第601章 事非经过不知难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九幽中文网 www.jyzw.net,最快更新策行三国最新章节!
张昭说,儒门不反对技术,只是反对奇技淫巧。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儒门的确不反对技术,但读书的目的是学而优则仕,佐君王致尧舜,没几个读书人愿意在具体技术上花费时间,所以整个汉代的技术虽然一直在进步,对文化要求较高,需要读书人参与的技术却乏善可呈,甚至有所倒退。
地图绘制技术就是如此。地图尤其是军事地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战国时连年征战,地图绘制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到西汉时已经相当成熟,马王堆出土的地图与实际地形基本吻合,让人非常好奇古人是如何做到的。可是这一切到此为止,从此就再也没有什么进步,甚至出现了后退,三国时已经没人能绘制那样的地图了,以至于裴秀以为汉代地图绘制技术一贯如此,视之如敝履。
如果他看过西汉早期的地图,他肯定会抽自己两个耳光。
地图绘制不是像生活中常有的技术,有一定的专业要求,传播范围较窄,师徒相传,一旦出现断档,就可能造成失真甚至失传,而且地名变更,追根溯源也需要一定的文化素养,需要读书人的参与,否则过了一段时间,地名变动,连原有的地图都认不全,更谈不上创新。
可是东汉以来,崇尚儒学,读经入仕,能读书的人都去读儒书了,谁还愿意画地图啊。
地图都绘制不好,制作立体模型就更无从说起。孙策早就想过这样的事,但他手里也没有详细准确的地图,地形更是无从谈起。陆议提出这样的建议,换作几个月前,他的确做不了,可是现在,他却有初步的条件。郭嘉主持的斥候已经将豫州周边的情况打探得比较详细,地形、水系分布也有一定的了解,结合的手头郡县地图,完全可以做出一副简易的立体地形图。
孙策说干就干,让人找来辎重营的工匠,先拼一块长三丈,宽两丈的木板,四面围起,在上面画出平面图,再找来负责各片地区的斥候,让他们用泥土在木板上相应位置堆出山形,标出河流。豫州境内山不多,边境倒是不少,汝南的南部和西南部,颍川的西北部,沛国的东北部,都有一些规模不等的山,重要的倒是水,汝南境内有好几条大河,方向易定,位置却多少有些不准,只能粗具规模。
矛盾很快出现,因此某个地标的具体方位,斥候们争执不下,吵成一团。
陆议看呆了,有些懊悔。孙策原本就很忙,他想帮忙,结果帮了倒忙。
孙策倒是有心理准备。“你们看,山川河流,都是摆在眼前,而且在几十年、上百年内都不会有什么改变的东西,在每个人的眼中都不一样,更何况那些看不见的东西?他们都是最好的斥候,也不会胡搅蛮缠,可是如果不做这个模型,他们一辈子都以为自己说的是对的,而且别人的看法也和他们一样。山川河流还好办,在哪里就是在哪里,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派人测量一番就能分清对错。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道理呢,又有谁来判断谁对谁错?”
孙权和陆议深受启发。
孙策暂时将孙权、陆议留在身边。虽然他对孙权有些先入为主的排斥,但这毕竟是偏见,他是长子,又有先发优势,只要自己不大意,孙权根本不可能有翻盘的机会。如果自家兄弟都不能信任,刻意排斥,他也没什么人可用了。既然迟早要用,不如早点让他们接触。
孙权、陆议跟着吕蒙一起了解情况,孙策看在眼中,忽然心动。东吴四都督,周瑜已经独当一面,吕蒙、陆议也在帐下,只剩下一个鲁肃还没露面,他在哪儿?
张纮在大营中腾出一个大营的位置,布置了两百顶帐篷,孙策随即发布命令,全军将士有家眷在附近的,可以申请让家眷探亲,届时可以安排一个帐篷让他们一家团聚三到五日不等,有功劳者、训练刻苦者优先。命令一下,整个大营都轰动了,很多人提出申请,远远超出了两百之数,需要排队。
孙策把这个决定权交给了孙权。
——
江夏,西陵城。
刘勋背着手,在堂上焦躁地走来走去,不时的抬头看一眼。黄猗还没有来,他有些不耐烦了,示意卫士去拿大氅,准备亲自去找黄猗。他刚刚将大氅系好,黄猗匆匆从外面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书札,面带喜色。
“将军,好消息。”他一边笑着,一边上了台阶,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刘勋面前。
“什么好消息?”刘勋心情不太好,眉眼间有几分掩饰不住的戾气。这段时间他过得很不好,一个接一个的坏消息让他彻底失去了耐心。周瑜进入南郡,直逼江陵城,黄忠、李通虎视眈眈,等着他离开阴陵,他进退两难,睡不着,吃不好,心情也非常焦灼。
“袁兖州出兵攻击豫州了,三路并出。”
刘勋眉头一跳,转怒为喜。这的确是个好消息,如果袁谭出兵攻击豫州,那孙策就不太可能攻击江夏了,仅凭黄忠和李通那个叛徒,他们很难攻克阴陵城,他还可以分出一部分人马支援陈纪。
刘勋连忙抢过书札,迅速浏览了一遍。书札是以袁谭的口气写的,非常客气,但笔迹是辛毗的笔迹。辛毗离开江夏之后,多次送来消息,刘勋对他的笔迹并不陌生。
看完书札,刘勋心里的大石头落下了一大半,脸上也浮现了笑容。“子美,上一次不分胜负,这一战谁会是胜者?”
黄猗笑道:“不管袁使君和孙策谁胜谁负,将军都能高枕无忧。”
“哦?”
“将军,孙策虽有豫州,但不为士林所重,豫州的人才物力并不能为他所用。充州实力稍逊,但袁使君名门之后,兖州士人云集帐下,各郡太守、县令出自袁氏的甚多,济阴、山阳太守更是姓袁,袁使君不会有内忧,可以从容出击。此消彼长,旗鼓相当,他们短时间内很难分出胜负。如此一来,孙策就没有余力进攻江夏,将军岂不是高枕无忧?”
“可是周瑜正在向江陵进发,陈纪向我求援,而李通、黄忠却待机而动,我是救还是不救?”
“救,但是不能被动的救。”黄猗扬起眉梢。“用兵之道,致人而不致于人。我为将军谋划了一个围魏救赵、三路伐宛的妙计。”
张昭说,儒门不反对技术,只是反对奇技淫巧。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儒门的确不反对技术,但读书的目的是学而优则仕,佐君王致尧舜,没几个读书人愿意在具体技术上花费时间,所以整个汉代的技术虽然一直在进步,对文化要求较高,需要读书人参与的技术却乏善可呈,甚至有所倒退。
地图绘制技术就是如此。地图尤其是军事地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战国时连年征战,地图绘制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到西汉时已经相当成熟,马王堆出土的地图与实际地形基本吻合,让人非常好奇古人是如何做到的。可是这一切到此为止,从此就再也没有什么进步,甚至出现了后退,三国时已经没人能绘制那样的地图了,以至于裴秀以为汉代地图绘制技术一贯如此,视之如敝履。
如果他看过西汉早期的地图,他肯定会抽自己两个耳光。
地图绘制不是像生活中常有的技术,有一定的专业要求,传播范围较窄,师徒相传,一旦出现断档,就可能造成失真甚至失传,而且地名变更,追根溯源也需要一定的文化素养,需要读书人的参与,否则过了一段时间,地名变动,连原有的地图都认不全,更谈不上创新。
可是东汉以来,崇尚儒学,读经入仕,能读书的人都去读儒书了,谁还愿意画地图啊。
地图都绘制不好,制作立体模型就更无从说起。孙策早就想过这样的事,但他手里也没有详细准确的地图,地形更是无从谈起。陆议提出这样的建议,换作几个月前,他的确做不了,可是现在,他却有初步的条件。郭嘉主持的斥候已经将豫州周边的情况打探得比较详细,地形、水系分布也有一定的了解,结合的手头郡县地图,完全可以做出一副简易的立体地形图。
孙策说干就干,让人找来辎重营的工匠,先拼一块长三丈,宽两丈的木板,四面围起,在上面画出平面图,再找来负责各片地区的斥候,让他们用泥土在木板上相应位置堆出山形,标出河流。豫州境内山不多,边境倒是不少,汝南的南部和西南部,颍川的西北部,沛国的东北部,都有一些规模不等的山,重要的倒是水,汝南境内有好几条大河,方向易定,位置却多少有些不准,只能粗具规模。
矛盾很快出现,因此某个地标的具体方位,斥候们争执不下,吵成一团。
陆议看呆了,有些懊悔。孙策原本就很忙,他想帮忙,结果帮了倒忙。
孙策倒是有心理准备。“你们看,山川河流,都是摆在眼前,而且在几十年、上百年内都不会有什么改变的东西,在每个人的眼中都不一样,更何况那些看不见的东西?他们都是最好的斥候,也不会胡搅蛮缠,可是如果不做这个模型,他们一辈子都以为自己说的是对的,而且别人的看法也和他们一样。山川河流还好办,在哪里就是在哪里,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派人测量一番就能分清对错。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道理呢,又有谁来判断谁对谁错?”
孙权和陆议深受启发。
孙策暂时将孙权、陆议留在身边。虽然他对孙权有些先入为主的排斥,但这毕竟是偏见,他是长子,又有先发优势,只要自己不大意,孙权根本不可能有翻盘的机会。如果自家兄弟都不能信任,刻意排斥,他也没什么人可用了。既然迟早要用,不如早点让他们接触。
孙权、陆议跟着吕蒙一起了解情况,孙策看在眼中,忽然心动。东吴四都督,周瑜已经独当一面,吕蒙、陆议也在帐下,只剩下一个鲁肃还没露面,他在哪儿?
张纮在大营中腾出一个大营的位置,布置了两百顶帐篷,孙策随即发布命令,全军将士有家眷在附近的,可以申请让家眷探亲,届时可以安排一个帐篷让他们一家团聚三到五日不等,有功劳者、训练刻苦者优先。命令一下,整个大营都轰动了,很多人提出申请,远远超出了两百之数,需要排队。
孙策把这个决定权交给了孙权。
——
江夏,西陵城。
刘勋背着手,在堂上焦躁地走来走去,不时的抬头看一眼。黄猗还没有来,他有些不耐烦了,示意卫士去拿大氅,准备亲自去找黄猗。他刚刚将大氅系好,黄猗匆匆从外面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书札,面带喜色。
“将军,好消息。”他一边笑着,一边上了台阶,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刘勋面前。
“什么好消息?”刘勋心情不太好,眉眼间有几分掩饰不住的戾气。这段时间他过得很不好,一个接一个的坏消息让他彻底失去了耐心。周瑜进入南郡,直逼江陵城,黄忠、李通虎视眈眈,等着他离开阴陵,他进退两难,睡不着,吃不好,心情也非常焦灼。
“袁兖州出兵攻击豫州了,三路并出。”
刘勋眉头一跳,转怒为喜。这的确是个好消息,如果袁谭出兵攻击豫州,那孙策就不太可能攻击江夏了,仅凭黄忠和李通那个叛徒,他们很难攻克阴陵城,他还可以分出一部分人马支援陈纪。
刘勋连忙抢过书札,迅速浏览了一遍。书札是以袁谭的口气写的,非常客气,但笔迹是辛毗的笔迹。辛毗离开江夏之后,多次送来消息,刘勋对他的笔迹并不陌生。
看完书札,刘勋心里的大石头落下了一大半,脸上也浮现了笑容。“子美,上一次不分胜负,这一战谁会是胜者?”
黄猗笑道:“不管袁使君和孙策谁胜谁负,将军都能高枕无忧。”
“哦?”
“将军,孙策虽有豫州,但不为士林所重,豫州的人才物力并不能为他所用。充州实力稍逊,但袁使君名门之后,兖州士人云集帐下,各郡太守、县令出自袁氏的甚多,济阴、山阳太守更是姓袁,袁使君不会有内忧,可以从容出击。此消彼长,旗鼓相当,他们短时间内很难分出胜负。如此一来,孙策就没有余力进攻江夏,将军岂不是高枕无忧?”
“可是周瑜正在向江陵进发,陈纪向我求援,而李通、黄忠却待机而动,我是救还是不救?”
“救,但是不能被动的救。”黄猗扬起眉梢。“用兵之道,致人而不致于人。我为将军谋划了一个围魏救赵、三路伐宛的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