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分歧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九幽中文网 www.jyzw.net,最快更新策行三国最新章节!
长安,司徒府,后院。
荀彧拱着手,静静地站在阶下。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梅香,院子里却看不到梅花,四角干干净净,连一根小树都没有。素闻杨司徒为人爽烈,不喜欢这些绮丽之物,倒也不是虚言。
这梅花大概是种在隔壁院子里的,杨司徒可以眼不见为净,却无法不闻。以他的性子居然没有将花连根刨起,应该是袁夫人喜花,杨司徒也只能忍着了。
荀彧一边想着心思,一边暗自叹息。几天前,他收到了杨修传来的消息。孙策接受了袁耀任南阳太守的诏书,却对杨弘非常反感,杨弘这郡丞估计做不长。杨修建议任命阎象为南郡太守,张勋为江夏太守,与袁耀共同控制荆州的江北三郡,为袁耀提供掩护。这的确是个不错的建议,荀彧原本也有此意,便来与司徒杨彪商量,却被杨彪否决了。
杨彪觉得这么做不妥,阎象、张勋的才能有限,而且他们都已经投靠了孙策,就算任命他们为太守也未必感激朝廷,反而助长了孙策控制荆州的贪婪。荀彧没有和杨彪力争,杨彪是前辈老臣,又是他推到前台的朝廷栋梁,他必须给杨彪足够的尊敬,团结一心。
过了几天,他再次登门与杨彪商量这件事。杨彪让人引他来到后院,却一直没有露面,后院静悄悄的,来往的奴婢仆役也行色匆匆,说话声音也非常小,看起来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荀彧心里一阵阵不安。杨彪对朝廷忠心耿耿,德高望重,又精明强干,是难得的大臣,他费了一番心思才让杨彪顶替了王允,对他寄予厚望。如果杨家现在出什么事,对他的计划影响很大,短时间内,他很难再找到类似的人选。
就在荀彧忐忑不安的时候,里面传来一声轻咳,杨彪走了过来。他身材高大,五官端正,有着一部漂亮的胡须,既有文士的儒雅,又不失威严。
“文若,来。”杨彪走到台阶前,笑着招招手,热情地招呼荀彧上堂。他是长辈,又得百官之首,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极大的礼遇。荀彧不敢怠慢,连忙谢过,上了堂,再次与杨彪见礼。
“杨公,我今天来……”
“文若,我知道你为何而来。不过,你上次收到的消息不完整。”
荀彧一怔,拱手道:“还请杨公指教。”
“其实也没什么,是一些私事。德祖冲犯军令,挨了五十杖,和孙策相处得很不愉快。唉,当初我就应该想到这一点,反复提醒他,没想到他还是没放在心上。”
荀彧大吃一惊。他明白杨彪刚才为什么迟迟不出来了。
杨修很聪明,学问好,又健谈,再加上是与袁耀姊弟的亲戚关系,派他去南阳,应该能与孙策相处愉快。孙策肯定不会接受杨弘,但他应该不会排斥杨修,到时候再把杨弘撤回来,安抚孙策的情绪,杨修就能顺利留在南阳,留在袁耀身边,等上几年,袁耀成年,集结袁术旧部,就能在孙策内部形成牵制力量,南阳归心朝廷,朝廷的东南方面就安全了。
但是杨修也有弱点,他出身高门,从小骄生惯养,兼之聪明过人,难免有些恃才傲物。和孙策发生冲突的可能性,荀彧不是没想过,但他没想到孙策居然用军法处置他,打了五十杖。孙策作为袁术旧部和继承者,就算不给杨彪面子,也应该给袁夫人面子。这五十杖与其说是打在杨修的身上,更是打在杨彪夫妇的脸上,尤其是袁夫人脸上。
袁夫人聪明过人,性格坚强果敢,但她有个弱点:她与杨彪成亲多年,接连生了几个女儿,最后才生了杨修,自然疼惜。不仅袁夫人如此,杨彪也对这个独子钟爱有加,只是不像袁夫人那样溺爱罢了。孙策打杨修,她如何能忍?
杨彪刚才应该是在安抚袁夫人。
“没想到孙策如此骄横,委屈了公子,是我的疏忽。”
“这跟你有什么关系?”杨彪摆摆手,不以为然。“又没打死,只是一些皮肉伤,不碍事的。这竖子从小没吃过苦头,这次被整治一番,若能有所长进,倒也不是坏事。只是……文若,这孙策会不会是看破了我们的计划,故意找由头赶德祖走?”
荀彧沉吟片刻。“杨公,孙策虽然是个武人,读书不多,却颇有心机。况且他身边还有张纮、郭嘉这样的人做谋士,我们的计划要想完全瞒住他,可能性不大。不过就这件事而言,尚不能断定他是否看穿,也许正如杨公所言,他也许只是本能的想赶德祖走,又不能做得太明显,只好借这个机会发作而已。”
杨彪微微颌首。“说到底还是德祖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但孙策这么做也表明他根本不把袁氏遗泽放在眼中,袁耀能制衡他吗?阎象、张勋等人既然附了他,恐怕也对袁公路没什么念想,就算让他们做了江夏、南郡的太守,这两个郡依然不能为朝廷所有,反而以为朝廷软弱,有恃无恐。”
荀彧轻轻叹了一口气。他和杨彪大部分意见都相同,但是对整个计划的理解有一定的区别。在他拟定这个计划的时候,他有个没有明说的前提:关中以外均非朝廷所有,朝廷的道义可以利用,但不能报太多的希望。但杨彪等人不认同这一点,他们还是固执的认为山东还是朝廷的山东,即使是冀州也有忠于朝廷的仁人志士,朝廷不能忽视这些人的力量,轻易放弃山东。不仅不能提,而且时时刻刻要强化这一点,让天下人知道正朔所在。
这只是细微的区别,但涉及到具体计划的时候就会形成分歧。在他看来,关中与山东就是敌对关系,哪怕只是一时的羁縻也是收获,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交战,维持朝廷道义上的微弱优势,争取时间,积攒力量。万一战败,这点道义上的优势也会丧失殆尽,山东州郡会更不将朝廷放在眼里。在杨彪看来,朝廷不仅要有道义上的优势,还要加强这种优势,恩威并施,必要的时候必须有不惜一战的决心和勇气。只有如此,山东州郡才不敢肆无忌惮,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现在,孙策桀骜不驯,是怀柔还是威逼,就成了他们的分歧所在。
“杨公所言有理,但不宜轻易言战,战则必胜,否则丧师辱众,于朝廷脸面有损。”
杨彪微微颌首。“明日朝会,与皇甫义真商量一下,看看有无一战之力,再做决定。”
荀彧虽然觉得惋惜,却还是答应了。“就依杨公所言。”
长安,司徒府,后院。
荀彧拱着手,静静地站在阶下。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梅香,院子里却看不到梅花,四角干干净净,连一根小树都没有。素闻杨司徒为人爽烈,不喜欢这些绮丽之物,倒也不是虚言。
这梅花大概是种在隔壁院子里的,杨司徒可以眼不见为净,却无法不闻。以他的性子居然没有将花连根刨起,应该是袁夫人喜花,杨司徒也只能忍着了。
荀彧一边想着心思,一边暗自叹息。几天前,他收到了杨修传来的消息。孙策接受了袁耀任南阳太守的诏书,却对杨弘非常反感,杨弘这郡丞估计做不长。杨修建议任命阎象为南郡太守,张勋为江夏太守,与袁耀共同控制荆州的江北三郡,为袁耀提供掩护。这的确是个不错的建议,荀彧原本也有此意,便来与司徒杨彪商量,却被杨彪否决了。
杨彪觉得这么做不妥,阎象、张勋的才能有限,而且他们都已经投靠了孙策,就算任命他们为太守也未必感激朝廷,反而助长了孙策控制荆州的贪婪。荀彧没有和杨彪力争,杨彪是前辈老臣,又是他推到前台的朝廷栋梁,他必须给杨彪足够的尊敬,团结一心。
过了几天,他再次登门与杨彪商量这件事。杨彪让人引他来到后院,却一直没有露面,后院静悄悄的,来往的奴婢仆役也行色匆匆,说话声音也非常小,看起来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荀彧心里一阵阵不安。杨彪对朝廷忠心耿耿,德高望重,又精明强干,是难得的大臣,他费了一番心思才让杨彪顶替了王允,对他寄予厚望。如果杨家现在出什么事,对他的计划影响很大,短时间内,他很难再找到类似的人选。
就在荀彧忐忑不安的时候,里面传来一声轻咳,杨彪走了过来。他身材高大,五官端正,有着一部漂亮的胡须,既有文士的儒雅,又不失威严。
“文若,来。”杨彪走到台阶前,笑着招招手,热情地招呼荀彧上堂。他是长辈,又得百官之首,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极大的礼遇。荀彧不敢怠慢,连忙谢过,上了堂,再次与杨彪见礼。
“杨公,我今天来……”
“文若,我知道你为何而来。不过,你上次收到的消息不完整。”
荀彧一怔,拱手道:“还请杨公指教。”
“其实也没什么,是一些私事。德祖冲犯军令,挨了五十杖,和孙策相处得很不愉快。唉,当初我就应该想到这一点,反复提醒他,没想到他还是没放在心上。”
荀彧大吃一惊。他明白杨彪刚才为什么迟迟不出来了。
杨修很聪明,学问好,又健谈,再加上是与袁耀姊弟的亲戚关系,派他去南阳,应该能与孙策相处愉快。孙策肯定不会接受杨弘,但他应该不会排斥杨修,到时候再把杨弘撤回来,安抚孙策的情绪,杨修就能顺利留在南阳,留在袁耀身边,等上几年,袁耀成年,集结袁术旧部,就能在孙策内部形成牵制力量,南阳归心朝廷,朝廷的东南方面就安全了。
但是杨修也有弱点,他出身高门,从小骄生惯养,兼之聪明过人,难免有些恃才傲物。和孙策发生冲突的可能性,荀彧不是没想过,但他没想到孙策居然用军法处置他,打了五十杖。孙策作为袁术旧部和继承者,就算不给杨彪面子,也应该给袁夫人面子。这五十杖与其说是打在杨修的身上,更是打在杨彪夫妇的脸上,尤其是袁夫人脸上。
袁夫人聪明过人,性格坚强果敢,但她有个弱点:她与杨彪成亲多年,接连生了几个女儿,最后才生了杨修,自然疼惜。不仅袁夫人如此,杨彪也对这个独子钟爱有加,只是不像袁夫人那样溺爱罢了。孙策打杨修,她如何能忍?
杨彪刚才应该是在安抚袁夫人。
“没想到孙策如此骄横,委屈了公子,是我的疏忽。”
“这跟你有什么关系?”杨彪摆摆手,不以为然。“又没打死,只是一些皮肉伤,不碍事的。这竖子从小没吃过苦头,这次被整治一番,若能有所长进,倒也不是坏事。只是……文若,这孙策会不会是看破了我们的计划,故意找由头赶德祖走?”
荀彧沉吟片刻。“杨公,孙策虽然是个武人,读书不多,却颇有心机。况且他身边还有张纮、郭嘉这样的人做谋士,我们的计划要想完全瞒住他,可能性不大。不过就这件事而言,尚不能断定他是否看穿,也许正如杨公所言,他也许只是本能的想赶德祖走,又不能做得太明显,只好借这个机会发作而已。”
杨彪微微颌首。“说到底还是德祖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但孙策这么做也表明他根本不把袁氏遗泽放在眼中,袁耀能制衡他吗?阎象、张勋等人既然附了他,恐怕也对袁公路没什么念想,就算让他们做了江夏、南郡的太守,这两个郡依然不能为朝廷所有,反而以为朝廷软弱,有恃无恐。”
荀彧轻轻叹了一口气。他和杨彪大部分意见都相同,但是对整个计划的理解有一定的区别。在他拟定这个计划的时候,他有个没有明说的前提:关中以外均非朝廷所有,朝廷的道义可以利用,但不能报太多的希望。但杨彪等人不认同这一点,他们还是固执的认为山东还是朝廷的山东,即使是冀州也有忠于朝廷的仁人志士,朝廷不能忽视这些人的力量,轻易放弃山东。不仅不能提,而且时时刻刻要强化这一点,让天下人知道正朔所在。
这只是细微的区别,但涉及到具体计划的时候就会形成分歧。在他看来,关中与山东就是敌对关系,哪怕只是一时的羁縻也是收获,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交战,维持朝廷道义上的微弱优势,争取时间,积攒力量。万一战败,这点道义上的优势也会丧失殆尽,山东州郡会更不将朝廷放在眼里。在杨彪看来,朝廷不仅要有道义上的优势,还要加强这种优势,恩威并施,必要的时候必须有不惜一战的决心和勇气。只有如此,山东州郡才不敢肆无忌惮,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现在,孙策桀骜不驯,是怀柔还是威逼,就成了他们的分歧所在。
“杨公所言有理,但不宜轻易言战,战则必胜,否则丧师辱众,于朝廷脸面有损。”
杨彪微微颌首。“明日朝会,与皇甫义真商量一下,看看有无一战之力,再做决定。”
荀彧虽然觉得惋惜,却还是答应了。“就依杨公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