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公私要分清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九幽中文网 www.jyzw.net,最快更新策行三国最新章节!
孙策品味了一番,哑然失笑。
郭嘉这几句公道话可比弹劾狠多了。弃暗投明?荀彧承认,得罪袁绍,不承认,得罪天子。孤身入长安?怎么看也不像与袁绍划清界限,倒像是别有用心。中兴名臣?也许是想做权臣呢。
最狠的栽赃,就是让你没法解释,越解释越黑的赞扬。大奸似忠,大恶似善,在郭嘉这几句话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只可惜计策再好,对方不中计,你也没招。荀彧的尚书令是被免了,但他还在宫里,宠信依旧。是荀彧能言善辩,还是天子信任他,眼下还不好说,但这个结果显然不足以让郭嘉如此开心。郭嘉如果这么容易满足,他就不是郭嘉了。
“现在的尚书令是谁?”
“京兆名士赵叔茂(赵戬)。”
孙策对此人一点印象也没有。不过提到京兆名士,又姓赵,他很自然地想起了赵岐。这两人不会有什么关系吧。郭嘉随即证明了他的猜想。赵戬是赵岐的族子,很好学,言必称诗书,提供仁者爱人,是个真正意义上的好人,但……没什么用。
这样一个人担任尚书令,恐怕是天子为了安抚大臣特意选的,也是向关中世家表明态度。但物极必反,天子如此倚重关西人,迟早会引起关东人的反弹,朝廷的形势只会越来越复杂。至于后面会怎么演化,谁也没法把握。
孙策觉得自己的脑子有点不够用,和这些聪明人打交道实在不是什么轻松的任务。
“奉孝问新兵能不能战,是有什么计划吗?”
“我建议将军移驻牛渚。此乃兵家必争之地,不可须臾有失。”
孙策点点头,吴郡、丹阳正在屯田,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这一带却没什么地势可守,只有牛渚矶是必争之地。由牛渚矶渡江可驰援江北,由牛渚矶溯江而上可取豫章,这是枢纽。
“可行。”
孙策随即请来诸将商议。得知江北战事将起,诸将也跃跃欲试,岂有不同意的道理。孙策做出了安排,他让部曲将林风率领一千精锐亲卫营留守吴县,配合虞翻、蔡瑁稳定吴县,必要时可征调附近诸屯的屯兵。又派贺齐赶回太末,准备由南线进兵豫章。祖郎驻黟县,为丹阳南部都尉,配合陈到稳定丹阳。其余诸将随他北上,观形势而动。
诸将散去,各自准备拔营。
孙策留下沈友。吴郡已经基本安定,沈友将随他出征。考虑到袁绍随时都有可能南下,孙策分身乏术,他打算让沈友做副将。沈友欣然从命,又提请孙策,贺齐与祖郎不同,他的功业心比较重,而且贺家实力绝非祖郎这样的山贼可比,他可能会要求更多的编制,孙策应该把握大局,相机而定。
说完了事情,沈友刚刚出帐,贺齐便来求见。孙策和郭嘉、庞统交换了一个眼神,不约而同的笑了两声,然后又无奈地摇了摇头。
贺齐进帐,向孙策拱手行礼。见郭嘉、庞统在侧,笑得诡异,贺齐不免有些惶恐。
孙策咳嗽了一声:“公苗来见,有什么事?”
贺齐收回心神,假咳了一声,拱手道:“承蒙将军器重,授齐方面之任,统兵取豫章,齐感激不尽,内心惶恐,故来向将军请计,请将军详言方略。”
孙策笑眯眯地看着贺齐,暗自鄙视。这世家子弟就是虚伪啊,明明想要兵,嘴上却只字不提,还假模假式的请教方略。
“公苗是说我识人不明,用人不当吗?”
贺齐连忙躬身。“齐岂敢,不知将军此话从何说起。”
“沙场征战,战机转瞬即逝,岂是谁能预先决定的?我将南线的战事托付给你,就是相信你有这样的能力。你现在来问我方略,岂不是说我有眼无珠,看错了你,又或者是故意给了你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陷你于险地?”
贺齐尴尬不已,连连摇手。“将军言重了,我绝无此意。我只是有些担心,想请将军支持。”
“担心什么?兵力不足?”
贺齐张了张嘴,一时不知道怎么说。孙策单刀直入的说话方式让他很难适应。他来求见孙策就是想多要一些编制。投入孙策麾下后,孙策只给了他三百部曲的编制,这次出征,孙策又拨了两千人到他麾下听令。这两千人的确是精锐,但毕竟数量不多,他想多要一些编制。贺家有钱,养得起人,只要孙策允许,他随时可以再招募两千人。四千人在手,他就有把握拿下豫章。
可是孙策一开始就把他堵死了。孙策对此非常敏感,他这时候提这个要求是不是合适?可是不提,他又没把握取胜。无奈之下,他只得硬着头皮说道:“将军,豫章是大郡,人口比吴郡、会稽加起来还要多。豫章与丹阳毗邻,其中山贼互相沟通,兵力太少,恐怕不敷使用。齐并非贪多,只是担心误了将军大事。”
孙策缓缓点头,但脸上的笑容却不见了。他严肃地看着贺齐,语重心长的说道:“公苗,你用兵谨慎,未雨绸缪,这当然是好事。如果可能,谁不想拥有更多的人马?但眼下情况复杂,吴会粗安,根基未固,不宜大举兴兵,否则消耗太大,难免有杀鸡取卵之嫌。”
贺齐连忙解释道:“将军,你爱惜百姓,不愿横征暴敛,我非常赞同。我并非是想多请兵,只是希望将军能允许我自行募兵,不用将军拨付任何军饷、物资。”
“我知道你贺家财力雄厚,养得起兵,可是别人怎么办?看着你贺公苗一人立功,他们能没有想法吗?还是说无须诸将配合,你贺公苗一人就能攻取豫章?你想募多少兵?一万,两万?”
贺齐的额头沁出一层冷汗。他哑声道:“将军说笑了,贺家哪有这样的实力,能募两千人便心满意足。”
孙策盯着贺齐看了一会,忽然笑了起来。“两千人就够了?”
“两千人就够了。”
“如果两千人就够的话,我让祖郎配合你。他麾下两千人可都是精锐,比新募来的强多了。公苗,征伐乃是国事,怎么能让你贺家出资呢。你的心意我领了,但公私还是要分清的,你说呢?”
贺齐汗如浆出,躬身领命。
孙策品味了一番,哑然失笑。
郭嘉这几句公道话可比弹劾狠多了。弃暗投明?荀彧承认,得罪袁绍,不承认,得罪天子。孤身入长安?怎么看也不像与袁绍划清界限,倒像是别有用心。中兴名臣?也许是想做权臣呢。
最狠的栽赃,就是让你没法解释,越解释越黑的赞扬。大奸似忠,大恶似善,在郭嘉这几句话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只可惜计策再好,对方不中计,你也没招。荀彧的尚书令是被免了,但他还在宫里,宠信依旧。是荀彧能言善辩,还是天子信任他,眼下还不好说,但这个结果显然不足以让郭嘉如此开心。郭嘉如果这么容易满足,他就不是郭嘉了。
“现在的尚书令是谁?”
“京兆名士赵叔茂(赵戬)。”
孙策对此人一点印象也没有。不过提到京兆名士,又姓赵,他很自然地想起了赵岐。这两人不会有什么关系吧。郭嘉随即证明了他的猜想。赵戬是赵岐的族子,很好学,言必称诗书,提供仁者爱人,是个真正意义上的好人,但……没什么用。
这样一个人担任尚书令,恐怕是天子为了安抚大臣特意选的,也是向关中世家表明态度。但物极必反,天子如此倚重关西人,迟早会引起关东人的反弹,朝廷的形势只会越来越复杂。至于后面会怎么演化,谁也没法把握。
孙策觉得自己的脑子有点不够用,和这些聪明人打交道实在不是什么轻松的任务。
“奉孝问新兵能不能战,是有什么计划吗?”
“我建议将军移驻牛渚。此乃兵家必争之地,不可须臾有失。”
孙策点点头,吴郡、丹阳正在屯田,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这一带却没什么地势可守,只有牛渚矶是必争之地。由牛渚矶渡江可驰援江北,由牛渚矶溯江而上可取豫章,这是枢纽。
“可行。”
孙策随即请来诸将商议。得知江北战事将起,诸将也跃跃欲试,岂有不同意的道理。孙策做出了安排,他让部曲将林风率领一千精锐亲卫营留守吴县,配合虞翻、蔡瑁稳定吴县,必要时可征调附近诸屯的屯兵。又派贺齐赶回太末,准备由南线进兵豫章。祖郎驻黟县,为丹阳南部都尉,配合陈到稳定丹阳。其余诸将随他北上,观形势而动。
诸将散去,各自准备拔营。
孙策留下沈友。吴郡已经基本安定,沈友将随他出征。考虑到袁绍随时都有可能南下,孙策分身乏术,他打算让沈友做副将。沈友欣然从命,又提请孙策,贺齐与祖郎不同,他的功业心比较重,而且贺家实力绝非祖郎这样的山贼可比,他可能会要求更多的编制,孙策应该把握大局,相机而定。
说完了事情,沈友刚刚出帐,贺齐便来求见。孙策和郭嘉、庞统交换了一个眼神,不约而同的笑了两声,然后又无奈地摇了摇头。
贺齐进帐,向孙策拱手行礼。见郭嘉、庞统在侧,笑得诡异,贺齐不免有些惶恐。
孙策咳嗽了一声:“公苗来见,有什么事?”
贺齐收回心神,假咳了一声,拱手道:“承蒙将军器重,授齐方面之任,统兵取豫章,齐感激不尽,内心惶恐,故来向将军请计,请将军详言方略。”
孙策笑眯眯地看着贺齐,暗自鄙视。这世家子弟就是虚伪啊,明明想要兵,嘴上却只字不提,还假模假式的请教方略。
“公苗是说我识人不明,用人不当吗?”
贺齐连忙躬身。“齐岂敢,不知将军此话从何说起。”
“沙场征战,战机转瞬即逝,岂是谁能预先决定的?我将南线的战事托付给你,就是相信你有这样的能力。你现在来问我方略,岂不是说我有眼无珠,看错了你,又或者是故意给了你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陷你于险地?”
贺齐尴尬不已,连连摇手。“将军言重了,我绝无此意。我只是有些担心,想请将军支持。”
“担心什么?兵力不足?”
贺齐张了张嘴,一时不知道怎么说。孙策单刀直入的说话方式让他很难适应。他来求见孙策就是想多要一些编制。投入孙策麾下后,孙策只给了他三百部曲的编制,这次出征,孙策又拨了两千人到他麾下听令。这两千人的确是精锐,但毕竟数量不多,他想多要一些编制。贺家有钱,养得起人,只要孙策允许,他随时可以再招募两千人。四千人在手,他就有把握拿下豫章。
可是孙策一开始就把他堵死了。孙策对此非常敏感,他这时候提这个要求是不是合适?可是不提,他又没把握取胜。无奈之下,他只得硬着头皮说道:“将军,豫章是大郡,人口比吴郡、会稽加起来还要多。豫章与丹阳毗邻,其中山贼互相沟通,兵力太少,恐怕不敷使用。齐并非贪多,只是担心误了将军大事。”
孙策缓缓点头,但脸上的笑容却不见了。他严肃地看着贺齐,语重心长的说道:“公苗,你用兵谨慎,未雨绸缪,这当然是好事。如果可能,谁不想拥有更多的人马?但眼下情况复杂,吴会粗安,根基未固,不宜大举兴兵,否则消耗太大,难免有杀鸡取卵之嫌。”
贺齐连忙解释道:“将军,你爱惜百姓,不愿横征暴敛,我非常赞同。我并非是想多请兵,只是希望将军能允许我自行募兵,不用将军拨付任何军饷、物资。”
“我知道你贺家财力雄厚,养得起兵,可是别人怎么办?看着你贺公苗一人立功,他们能没有想法吗?还是说无须诸将配合,你贺公苗一人就能攻取豫章?你想募多少兵?一万,两万?”
贺齐的额头沁出一层冷汗。他哑声道:“将军说笑了,贺家哪有这样的实力,能募两千人便心满意足。”
孙策盯着贺齐看了一会,忽然笑了起来。“两千人就够了?”
“两千人就够了。”
“如果两千人就够的话,我让祖郎配合你。他麾下两千人可都是精锐,比新募来的强多了。公苗,征伐乃是国事,怎么能让你贺家出资呢。你的心意我领了,但公私还是要分清的,你说呢?”
贺齐汗如浆出,躬身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