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让拿三害惨了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九幽中文网 www.jyzw.net,最快更新龙兴华夏最新章节!
慈禧太后一边和刘诚印说着闲话儿,一边细细的赏玩着这些林义哲送来的原“天地一家春”藏瓷。此时的慈禧太后并不知道,军机处那里,正在为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写给同治皇帝的一封信和法国公使馆的照会而焦头烂额。
※※※※※※※※※※※※※※※※※※※※※
《翁同龢日记》:“十二日,晴,极热,晨作论,‘裴度平淮西’,未曾说如何作法,颇能达所见,改毕退,午初二来,午正三入,诗题‘殿阁生微凉’,亦能通畅,但未切尔。此诗膳前亦作就,膳后始改,原本‘池塘犹有暑,殿阁已生凉’,甚妥。未正三退膳,写已无错落。……闻总署得法使函,及法主亲笔手书一封,欲请褒奖船政帮办委员林义哲,言其于法普交仗时报信示警于法主,于法军之胜多有助益云,事不甚详。中枢方议之未定,消息已然传出,舆情大哗,盖其身为中国臣工,竟里通外国,其用心尚不得知,而其行已有悖臣节,林文忠之孙若此,其于地下亦当不自安矣……”
※※※※※※※※※※※※※※※※※※※※※
福州,马尾港,船政衙署。
“这下可完了!”
林义哲将当日的廷寄丢给了徐润,不由得大叫了起来。
他看到这份廷寄时,才知道,那位著名的拿破仑三世皇帝,不光只给他本人写了一封信,还给同治皇帝也写了一封。同时他竟然还要法国公使馆向总理衙门发出了照会,要求朝廷公开褒奖自己。
拿三啊!你就是这么感谢我的么?你这是要把我放到火上烤啊!林义哲在心里暗暗叫苦。
林义哲现在已经能够想象出来,京里弹劾他的奏章,如同雪片般的飞至的景象了。
“这可真是欲置大人于炉火上也。”徐润象是和林义哲有默契一般,竟然把林义哲心里想的话给说了出来。
“这一次麻烦大了去了,而且还没法解释了。”林义哲起身,第一次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在屋子里团团转着踱起步来。
“既是法主亲笔,私通外国之事,便已然坐实,老朽觉得,大人既然百口莫辩,不如不辩。”徐润想了想,说道。
“先生的意思,是我什么也不用说?”林义哲猛地停下了脚步,直视着徐润。
“对!”徐润点了点头,肯定地答道。
“大人可知言多必失,言官那些人,就有如那蚊虫一般,无缝的蛋它还要叮上一口,你现在回他一句,他们便有一万句在那里等着,反而成了把柄,莫不如不给他们上口的机会。”徐润看到林义哲还有疑惑,便给他解释道。
“也是,不解释,其实也是一种解释。”林义哲点了点头,“只是……总不能什么也不做吧,要是中枢听信了他们的话,岂不是引颈就戮了吗?”
“大人不必担忧,到时候会有人出来为大人说话的。”徐润呵呵一笑,说道,“而且,如果老朽猜得不错,中枢怕是要让胡光墉那厮失望了。”
“哼哼,我这会儿还把他给忘了,这样的机会,他想是不会放过的。还有左季高……”林义哲恨声道。
“大人且放宽心。且以不变应万变,若是妄动,反而会中了他们的圈套。”徐润看到林义哲咬牙切齿的表情,笑着点了他一句,“老朽算了算日子,法主给大人的那套东西,现在应该已经摆在太后的案桌上了。”
徐润的这句话一说出来,林义哲身子一震,脸上的表情立刻恢复了往日的淡定。
“天津丰大业一案,大人又帮了曾公大忙,曾公得知此事,想是不会袖手旁观的。”徐润又说道,“大人怕者何来?”
“就依先生所言,以不变应万变。”林义哲踱到窗前,深吸了一口气,望向窗外的江滨海口。
此时天边满是乌云,有压城之感,但是云缝之间,却透出道道天光,直射海滨,将停泊于锚地的船政舰船全都罩上了金辉,远望之下,景色极为壮美。
“你们这些牛鬼蛇神,通通放马过来吧!”林义哲望着云中烈日,在心底发出了一声怒吼。
北京,紫禁城,养心殿,西暖阁。
慈禧太后望着书案前已经摞得高高的军机处送来的奏本,眼中闪过一丝愠怒之色。
“今儿个的这些,还是参奏林义哲的,是吗?”慈禧太后抬头看了一眼送奏本的刘诚印,沉声道。
“回皇太后的话,这些个……都是。”刘诚印小心地看着慈禧太后的脸色,回道,“这阵子也不知怎么了,天津教案那会儿,也没这么多……”
慈禧太后沉着脸没有说话,而是拿起放在最上面的一本奏折看了起来。
这是大理寺少卿王家璧弹劾林义哲“私通法酋”的奏章:
“……窃自法兰西国使臣呈递国书照会以来,诸臣会议,争持不已,近半月矣,臣窃与二三同志小臣妄言,此事关乎夷夏之大防,万不可等闲视之。孟子曰:‘君子与禽兽何难?’泰西各国之臣民废置如弈棋,此臣所闻也。其在京者,出门时妇人先行,或乘轿,男子为之执役步行在后,此臣所见也。观其条约,无虑数十,几近万言。问有一语述及亲亲尊贤国之九经否?曰无有也。不过曰某项有利,某项于中国亦有利。以利自处,而又以利诱中国。彼本不知仁义礼智信为何物,不知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为何事。今彼竟为船政帮办林义哲之微末之员,请奖于朝廷。盖林某有功于其国,又岂足为朝廷荣?而彼竟为其专发国书,视中国仪制为无物,岂非朝廷之大耻?彼以为中国于此为小事,而臣以为,事莫有大于此者。法兰西不知何物之某皇某帝,竟与我皇上并列,为我皇上一微末小臣言功请奖,诸臣不彼之耻而耻此乎?”
“……林某微末之员,品行卑鄙,为人驱使,不思报效朝廷,竟私通法酋,有二心于中国,臣揆林义哲所以敢为此者,盖以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皇上冲龄践祚,大政未及亲裁,所以敢连接外国,挟洋自重,肆无忌惮。臣恐此端一开,此后更无顾忌,大臣倘有媚外之势,朝廷不无孤立之忧。臣惟伏愿我皇上赫然震怒,明降谕旨,将林义哲欺妄之罪,予以重惩,并饬部臣秉公严讯,按律定拟,不得稍有轻纵,以伸**于天下,以垂炯戒于将来。庶几大小臣工知所恐惧,而朝廷纲纪为之一振矣。臣愚昧之见是否有当,恭折具陈,伏乞圣裁。”
慈禧太后看完了奏折,脸色竟然出奇的平静,她并没有将奏折交给同治皇帝批阅,而是取过朱笔,直接在上面写上了“该部知道”的批文。随后便将奏折丢到了一边。
慈禧太后接着取过下一本奏折打开,这是通政使于凌辰写的,内容和王家璧的奏折一样,也是参劾林义哲的:
“……臣连日奉内阁恭阅总理衙门、各督押所奏折片、清单共二十二件,……惟林义哲胪列洋人造船、简器最详,而又推极言之,挟以必行之势。……是古圣先贤所谓用夏变夷者,林义哲直欲不用夷变夏不止!……然师事洋人,可耻孰甚?导之以可耻之事,而曰尔之礼义廉耻其守而勿失,此必不能之事也!……更有甚者,彼竟私通法酋,得其欢心,竟使法酋致书朝廷,为其请奖,其矫饰倾险,心术不正,实为小人之尤!……”
刘诚印注意到这篇奏折慈禧太后似乎根本没有看完,便在末尾同样批上了“该部知道”的字样,不由得有些惊讶。但他马上便想起了已经摆放在了慈禧太后房间里的那些原来属于“天地一家春”的粉彩瓷器,一时间心下雪亮。
慈禧太后又接连打开了几份折子,看到题头内容都是参劾林义哲的,便不再细看,而是直接在下面批上了“该部知道”的字样。
她一连批了十几本,可能是感到有些累了,便叫刘诚印给皇帝把折子送过去。
“皇帝,看到这样的折子,直接批‘知道’就行了。”慈禧太后对同治皇帝说道。
“儿子遵旨。”同治皇帝赶忙应道。
“刘诚印,扶我去歇会儿。”慈禧太后起身,刘诚印急忙上前,扶住了她的手。
看到母亲离去,同治皇帝如临大赦,竟然不由自主的嘀咕了一句:“今儿个当的差事,可是简单了。”
在一旁侍立的帝师翁同龢听到同治皇帝竟然把批阅奏章处理国政称为“当差”,不由得在心里叹了口气。
但此时的翁同龢,也不由得讶异于慈禧太后得知林义哲“私通法酋”后的反应。
那天法国公使呈递法国皇帝亲笔信和照会为林义哲在普法战争的贡献请求予以奖励的事,他已经知晓了详情。平心而论,他知道言官们参劾林义哲“私通法酋”“以夷变夏”的指责其实是有些牵强的。但让他感到不解的是,林义哲怎么会得罪这么多的人,惹得弹章如同雪片一般,而且有的弹章写的词锋极利,大有不杀林义哲不足以谢天下之势。而更让他感到惊奇的,是言官们弹劾了这么多天,慈禧太后对此的平淡反应,仿佛这件事根本没有发生一样。
都这么长时间了,是奖是罚,是杀是留,怎么着也得给个说法吧?这可是关于“夷夏之防”的大事啊!这么多言官上奏,竟然全都是一句“该部知道”就打发了,实在是太不合情理。
————分割线————
求收藏!求推荐!
慈禧太后一边和刘诚印说着闲话儿,一边细细的赏玩着这些林义哲送来的原“天地一家春”藏瓷。此时的慈禧太后并不知道,军机处那里,正在为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写给同治皇帝的一封信和法国公使馆的照会而焦头烂额。
※※※※※※※※※※※※※※※※※※※※※
《翁同龢日记》:“十二日,晴,极热,晨作论,‘裴度平淮西’,未曾说如何作法,颇能达所见,改毕退,午初二来,午正三入,诗题‘殿阁生微凉’,亦能通畅,但未切尔。此诗膳前亦作就,膳后始改,原本‘池塘犹有暑,殿阁已生凉’,甚妥。未正三退膳,写已无错落。……闻总署得法使函,及法主亲笔手书一封,欲请褒奖船政帮办委员林义哲,言其于法普交仗时报信示警于法主,于法军之胜多有助益云,事不甚详。中枢方议之未定,消息已然传出,舆情大哗,盖其身为中国臣工,竟里通外国,其用心尚不得知,而其行已有悖臣节,林文忠之孙若此,其于地下亦当不自安矣……”
※※※※※※※※※※※※※※※※※※※※※
福州,马尾港,船政衙署。
“这下可完了!”
林义哲将当日的廷寄丢给了徐润,不由得大叫了起来。
他看到这份廷寄时,才知道,那位著名的拿破仑三世皇帝,不光只给他本人写了一封信,还给同治皇帝也写了一封。同时他竟然还要法国公使馆向总理衙门发出了照会,要求朝廷公开褒奖自己。
拿三啊!你就是这么感谢我的么?你这是要把我放到火上烤啊!林义哲在心里暗暗叫苦。
林义哲现在已经能够想象出来,京里弹劾他的奏章,如同雪片般的飞至的景象了。
“这可真是欲置大人于炉火上也。”徐润象是和林义哲有默契一般,竟然把林义哲心里想的话给说了出来。
“这一次麻烦大了去了,而且还没法解释了。”林义哲起身,第一次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在屋子里团团转着踱起步来。
“既是法主亲笔,私通外国之事,便已然坐实,老朽觉得,大人既然百口莫辩,不如不辩。”徐润想了想,说道。
“先生的意思,是我什么也不用说?”林义哲猛地停下了脚步,直视着徐润。
“对!”徐润点了点头,肯定地答道。
“大人可知言多必失,言官那些人,就有如那蚊虫一般,无缝的蛋它还要叮上一口,你现在回他一句,他们便有一万句在那里等着,反而成了把柄,莫不如不给他们上口的机会。”徐润看到林义哲还有疑惑,便给他解释道。
“也是,不解释,其实也是一种解释。”林义哲点了点头,“只是……总不能什么也不做吧,要是中枢听信了他们的话,岂不是引颈就戮了吗?”
“大人不必担忧,到时候会有人出来为大人说话的。”徐润呵呵一笑,说道,“而且,如果老朽猜得不错,中枢怕是要让胡光墉那厮失望了。”
“哼哼,我这会儿还把他给忘了,这样的机会,他想是不会放过的。还有左季高……”林义哲恨声道。
“大人且放宽心。且以不变应万变,若是妄动,反而会中了他们的圈套。”徐润看到林义哲咬牙切齿的表情,笑着点了他一句,“老朽算了算日子,法主给大人的那套东西,现在应该已经摆在太后的案桌上了。”
徐润的这句话一说出来,林义哲身子一震,脸上的表情立刻恢复了往日的淡定。
“天津丰大业一案,大人又帮了曾公大忙,曾公得知此事,想是不会袖手旁观的。”徐润又说道,“大人怕者何来?”
“就依先生所言,以不变应万变。”林义哲踱到窗前,深吸了一口气,望向窗外的江滨海口。
此时天边满是乌云,有压城之感,但是云缝之间,却透出道道天光,直射海滨,将停泊于锚地的船政舰船全都罩上了金辉,远望之下,景色极为壮美。
“你们这些牛鬼蛇神,通通放马过来吧!”林义哲望着云中烈日,在心底发出了一声怒吼。
北京,紫禁城,养心殿,西暖阁。
慈禧太后望着书案前已经摞得高高的军机处送来的奏本,眼中闪过一丝愠怒之色。
“今儿个的这些,还是参奏林义哲的,是吗?”慈禧太后抬头看了一眼送奏本的刘诚印,沉声道。
“回皇太后的话,这些个……都是。”刘诚印小心地看着慈禧太后的脸色,回道,“这阵子也不知怎么了,天津教案那会儿,也没这么多……”
慈禧太后沉着脸没有说话,而是拿起放在最上面的一本奏折看了起来。
这是大理寺少卿王家璧弹劾林义哲“私通法酋”的奏章:
“……窃自法兰西国使臣呈递国书照会以来,诸臣会议,争持不已,近半月矣,臣窃与二三同志小臣妄言,此事关乎夷夏之大防,万不可等闲视之。孟子曰:‘君子与禽兽何难?’泰西各国之臣民废置如弈棋,此臣所闻也。其在京者,出门时妇人先行,或乘轿,男子为之执役步行在后,此臣所见也。观其条约,无虑数十,几近万言。问有一语述及亲亲尊贤国之九经否?曰无有也。不过曰某项有利,某项于中国亦有利。以利自处,而又以利诱中国。彼本不知仁义礼智信为何物,不知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为何事。今彼竟为船政帮办林义哲之微末之员,请奖于朝廷。盖林某有功于其国,又岂足为朝廷荣?而彼竟为其专发国书,视中国仪制为无物,岂非朝廷之大耻?彼以为中国于此为小事,而臣以为,事莫有大于此者。法兰西不知何物之某皇某帝,竟与我皇上并列,为我皇上一微末小臣言功请奖,诸臣不彼之耻而耻此乎?”
“……林某微末之员,品行卑鄙,为人驱使,不思报效朝廷,竟私通法酋,有二心于中国,臣揆林义哲所以敢为此者,盖以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皇上冲龄践祚,大政未及亲裁,所以敢连接外国,挟洋自重,肆无忌惮。臣恐此端一开,此后更无顾忌,大臣倘有媚外之势,朝廷不无孤立之忧。臣惟伏愿我皇上赫然震怒,明降谕旨,将林义哲欺妄之罪,予以重惩,并饬部臣秉公严讯,按律定拟,不得稍有轻纵,以伸**于天下,以垂炯戒于将来。庶几大小臣工知所恐惧,而朝廷纲纪为之一振矣。臣愚昧之见是否有当,恭折具陈,伏乞圣裁。”
慈禧太后看完了奏折,脸色竟然出奇的平静,她并没有将奏折交给同治皇帝批阅,而是取过朱笔,直接在上面写上了“该部知道”的批文。随后便将奏折丢到了一边。
慈禧太后接着取过下一本奏折打开,这是通政使于凌辰写的,内容和王家璧的奏折一样,也是参劾林义哲的:
“……臣连日奉内阁恭阅总理衙门、各督押所奏折片、清单共二十二件,……惟林义哲胪列洋人造船、简器最详,而又推极言之,挟以必行之势。……是古圣先贤所谓用夏变夷者,林义哲直欲不用夷变夏不止!……然师事洋人,可耻孰甚?导之以可耻之事,而曰尔之礼义廉耻其守而勿失,此必不能之事也!……更有甚者,彼竟私通法酋,得其欢心,竟使法酋致书朝廷,为其请奖,其矫饰倾险,心术不正,实为小人之尤!……”
刘诚印注意到这篇奏折慈禧太后似乎根本没有看完,便在末尾同样批上了“该部知道”的字样,不由得有些惊讶。但他马上便想起了已经摆放在了慈禧太后房间里的那些原来属于“天地一家春”的粉彩瓷器,一时间心下雪亮。
慈禧太后又接连打开了几份折子,看到题头内容都是参劾林义哲的,便不再细看,而是直接在下面批上了“该部知道”的字样。
她一连批了十几本,可能是感到有些累了,便叫刘诚印给皇帝把折子送过去。
“皇帝,看到这样的折子,直接批‘知道’就行了。”慈禧太后对同治皇帝说道。
“儿子遵旨。”同治皇帝赶忙应道。
“刘诚印,扶我去歇会儿。”慈禧太后起身,刘诚印急忙上前,扶住了她的手。
看到母亲离去,同治皇帝如临大赦,竟然不由自主的嘀咕了一句:“今儿个当的差事,可是简单了。”
在一旁侍立的帝师翁同龢听到同治皇帝竟然把批阅奏章处理国政称为“当差”,不由得在心里叹了口气。
但此时的翁同龢,也不由得讶异于慈禧太后得知林义哲“私通法酋”后的反应。
那天法国公使呈递法国皇帝亲笔信和照会为林义哲在普法战争的贡献请求予以奖励的事,他已经知晓了详情。平心而论,他知道言官们参劾林义哲“私通法酋”“以夷变夏”的指责其实是有些牵强的。但让他感到不解的是,林义哲怎么会得罪这么多的人,惹得弹章如同雪片一般,而且有的弹章写的词锋极利,大有不杀林义哲不足以谢天下之势。而更让他感到惊奇的,是言官们弹劾了这么多天,慈禧太后对此的平淡反应,仿佛这件事根本没有发生一样。
都这么长时间了,是奖是罚,是杀是留,怎么着也得给个说法吧?这可是关于“夷夏之防”的大事啊!这么多言官上奏,竟然全都是一句“该部知道”就打发了,实在是太不合情理。
————分割线————
求收藏!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