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用人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九幽中文网 www.jyzw.net,最快更新汉末召虎最新章节!
张辽北上并州的消息早在数日前就传给了高顺、沮授和审配等人,在张辽将要抵达晋阳时,三人出城十里相迎。
到了城内,张辽直接去了州牧府,也就是原本的并州刺史府,四年前张辽还在这里做从事,而丁原为并州刺史,如今丁原早已身死,而张辽却成了这里的主人,而且地位比丁原更高,州牧加征北将军加开府,远不是一个刺史能比的,世事难料,莫过于此。
随后张辽听沮授、高顺和审配几人上报了并州的情况。
除了正月里那次鲜卑入寇外,月前并州刚刚又经历了一场大战,鲜卑各部寇略雁门,中郎将高顺与右军师沮授领兵于雁门长城拒敌,而太原郡杂居的匈奴各部却又趁机作乱,攻打郡城,被太原太守审配据城击退。
不过无论是高顺还是审配,虽然击退了匈奴和鲜卑,却因没有骑兵,无法追击,令鲜卑与匈奴从容而退。
上报之时,高顺和沮授神色还算平静,但审配却是神情愤恨,恨不能将太原郡的匈奴和鲜卑斩杀殆尽。
几人退去后,张辽陷入了沉思,思索着对并州异族的处置策略,当然不可能像审配所说的那样斩尽杀绝。
不过审配做出这样的建议,张辽并不奇怪,这是审配刚烈的性格所致,他在河北也罢,但到了并州,见到异族反复叛乱,侵略残害汉民,自然愤怒而难以忍受。
相反沮授却没做出这样的建议,这固然是见解不同,但也是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所决定的。
所以张辽又不禁思索对自己手下人才的任用。
算来他手下如今顶尖人才可真不少了,但用人并不是手下能人越多越好,而是要会用,用的合适,否则就如袁绍一般,手下人才不可谓不多,但最终却落个内斗不休、分崩离析的下场。
张辽多次分析历史上几个诸侯败亡的原因,要引以为戒,这一点很关键。
袁绍的败亡,就是一个最典型的用人不当的例子,难以驾驭手下谋臣,内斗不断,在张辽看来,至少有三个原因,首先就是袁绍先天不足。
这个先天不足并不能从表面势力来看,而要看势力的实质,袁绍空手套白狼谋取冀州,固然轻而易举,却在这一刻就埋下来祸患,因为他取冀州,是属于弱势,依靠地方势力稳固地位,导致先是麴义恃功作乱,而后地方势力恃功自大,尾大不掉,他们忠于袁绍但又不惧袁绍,因为他们有所依恃,一者恃功,二者自恃势力。
这一点在曹操和刘表身上同样有过体现,刘表据荆州凭借的也是空手套白狼,赤壁之战时,世家要投靠曹操,继承者刘琮就没有办法,只能顺从。
而曹操被陈宫等地方势力迎为兖州牧,最终兖州势力叛乱,如法炮制,又迎了吕布为兖州牧,若非荀彧,曹操几乎消亡。说来也是兖州势力有所自恃,才不在意曹操。
相反,辽东太守公孙度在这一点上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手段,一入辽东就将地方豪强斩杀殆尽,反而收到了效果,保了辽东数十年不乱,而公孙家的势力也很稳固。
袁绍势力的灭亡,在于他始终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只以宽和放任自流,而曹操却依靠宗族势力,恩威并重,迅速掌控手下势力,而且杀伐果断,令那些势力抬不起头来。
但曹操这么做同样不够彻底,他死了之后,继承者对士族势力妥协,最终在高平陵政变中,曹氏宗族势力几乎被一网打尽,再也难以制衡士族势力。
至于张辽自己,这方面问题不大,一者他以军事起家,有资本可恃,嫡系都是跟随自己的寒门故旧,而且任用的人都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忠心能力都不成问题,便是重用的谋臣和名士,也基本令他们脱离了本土势力,如颍川荀在河东得到重用,而冀州大族出身的审配和沮授在并州得到重用,河东郡的徐晃在河内,冀州的张郃在河东,不给忠心的谋臣和将领滋生变化的土壤,这是用人之术。
其次,他对豪强的制衡是杀抚并重,对世家的制衡,则是下一步要施展的科举制度,科举一行,他手下就很难形成固有的势力,便是新兴的势力,自然也有其他势力制衡,而且对于在自己政令下成长起来的新势力,张辽也不乏手段。
除了第一个原因,袁绍手下内讧的第二个原因就是他无法因势利导,平衡或引导各方势力的利益。这一点曹操用的是除强手段,谁强大就收拾谁,如汝颖世家势力强大,曹操便做了汝颖领袖荀彧,随后河北势力强大,曹操便做了河北领袖崔琰,关中世家不稳,曹操便做了耿纪、韦晃、金袆等人。
这一点对于张辽而言,同样不算大问题,他手下本来就没有形成固有集团,更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问题,一有苗头,张辽就会掐灭,暗影的作用可不只是查探敌情。
其三,就是袁绍不会用人,不懂得恩威并重,人心和人性是很奇妙的,上位者既要让手下认识到自己的宽和,同样也要让手下认识到威势,比如袁绍手下那帮子,到了曹操手下就未必敢内斗了。
而且用人,也有方法和技巧,有的人纵然有能力,但也要放对位置。
比如审配,性格刚烈正直,但大局观却不足,与同僚相处灵活不足,容易激发矛盾。历史上袁绍让他总幕府,审配忠心没有让他失望,但却没有发挥出如荀彧那样举荐人才、总揽全局的作用。
所以张辽将荀彧放在中枢,而审配放在地方,同样是重用,审配在地方上无疑更加适合,绝对能将地方治理的井井有条,还能发挥他的菌丝才能,抵御异族,防范作乱。
沮授也有不足,沮授的眼界、谋略和全局观是一流的,但他也有个缺点,有些意气用事,袁绍官渡之战,沮授监三军,可谓权重任重,但他不认可出战,袁绍不听他建议,他就撂挑子,让其他几个谋士寻到机会,袁绍怒而将他的权力三分。
事实上袁绍做得也没错,官渡之战必定要打,当时袁绍的势力达到巅峰,而曹操在南面刚缓过来,势力不够稳固,正是良机。
河北势力怕自己利益受损,不愿意袁绍征战也罢,但主公既然决定了要做,身为谋臣就应该协助他做好,沮授身为监军,怠慢行事,必然会影响士气,也难怪袁绍用郭图等人。
在这一点上,做的最好的是郭嘉,历史上曹操喜欢郭嘉,张辽同样也喜欢郭嘉,绝不只是因为郭嘉会时不时拍拍小马屁,也不是说郭嘉的谋划水平就高于荀攸等人,而是因为郭嘉会谋。
这个会谋不仅指谋划军事,最主要的是会为所效命的主公谋,会根据主公的性格和优缺点,做出最符合主公利益,又能让主公认同的决策和计谋,是及时补漏,而不是撂挑子,而且能让主公坚定所选择的信心。同样如郭嘉一般的是法正,还有东吴的顾雍,他们不但有能力,而且出谋划策都会让主公从无反对,更不会与其他谋臣内讧,不顾大局,坏了主公大计。
相比起来,荀彧也做得很好,曹操徐州屠城他不认可,但他不曾撂挑子,依旧为主公守好后方,尽职尽责。荀攸和贾诩也不错,但他们三人在这方面比之郭嘉也略有不如,他们很多时候会讳莫如深,选择沉默,而不是解决之道。
在这一点上田丰做得最差,与张昭同,他有能力,但不会用,不会发挥,袁绍虽然外宽内忌,但忌只是小部分,诸侯之中,他待人算是很宽和了,否则手下也不会全无忌惮,闹得那么厉害。但这样的主公田丰也无法取得认同,只知一味强势进谏,被他人趁机算计,他本是为了袁绍好,但结果却是不但不能谋主,连谋己也不能,可谓有能力而不能施展,怪袁绍,也怪他自己。
他叹大丈夫不识明主,事实上如他这般性格,很难寻到那么好的明主,也就在袁绍手下能混一段时间,到了曹操、董卓、公孙瓒、孙权或其他诸侯手下,早就玩完了,便是刘备也未必能重用,从历史上刘备重用法正超过诸葛亮就能看出这一点。
上位者永远最喜欢的是首先为主公谋划的臣子,喜欢的是时刻查漏补缺,不发牢骚,一心做事的臣子。
当然,张辽还是很喜欢田丰的,他不怕正直的人,人谁无缺点,作为上位者,树立好威望,有容人之量,毕竟谋臣和将士都是为自己卖命的,而后就是尽量规避其缺点,用其优点。
张辽相信自己能用好田丰,善待手下也超过其他人,至少不会让田丰如历史上一般悲叹大丈夫不识其主。
可惜,冀州一行,错失了田丰,如今田丰与袁绍正值蜜月期,只能另寻机会了,或者……让郭图搞一搞,破坏了他们和谐的关系,不过也要等机会,眼下袁绍困难,同仇敌忾,是不会与手下起龃龉的。
张辽北上并州的消息早在数日前就传给了高顺、沮授和审配等人,在张辽将要抵达晋阳时,三人出城十里相迎。
到了城内,张辽直接去了州牧府,也就是原本的并州刺史府,四年前张辽还在这里做从事,而丁原为并州刺史,如今丁原早已身死,而张辽却成了这里的主人,而且地位比丁原更高,州牧加征北将军加开府,远不是一个刺史能比的,世事难料,莫过于此。
随后张辽听沮授、高顺和审配几人上报了并州的情况。
除了正月里那次鲜卑入寇外,月前并州刚刚又经历了一场大战,鲜卑各部寇略雁门,中郎将高顺与右军师沮授领兵于雁门长城拒敌,而太原郡杂居的匈奴各部却又趁机作乱,攻打郡城,被太原太守审配据城击退。
不过无论是高顺还是审配,虽然击退了匈奴和鲜卑,却因没有骑兵,无法追击,令鲜卑与匈奴从容而退。
上报之时,高顺和沮授神色还算平静,但审配却是神情愤恨,恨不能将太原郡的匈奴和鲜卑斩杀殆尽。
几人退去后,张辽陷入了沉思,思索着对并州异族的处置策略,当然不可能像审配所说的那样斩尽杀绝。
不过审配做出这样的建议,张辽并不奇怪,这是审配刚烈的性格所致,他在河北也罢,但到了并州,见到异族反复叛乱,侵略残害汉民,自然愤怒而难以忍受。
相反沮授却没做出这样的建议,这固然是见解不同,但也是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所决定的。
所以张辽又不禁思索对自己手下人才的任用。
算来他手下如今顶尖人才可真不少了,但用人并不是手下能人越多越好,而是要会用,用的合适,否则就如袁绍一般,手下人才不可谓不多,但最终却落个内斗不休、分崩离析的下场。
张辽多次分析历史上几个诸侯败亡的原因,要引以为戒,这一点很关键。
袁绍的败亡,就是一个最典型的用人不当的例子,难以驾驭手下谋臣,内斗不断,在张辽看来,至少有三个原因,首先就是袁绍先天不足。
这个先天不足并不能从表面势力来看,而要看势力的实质,袁绍空手套白狼谋取冀州,固然轻而易举,却在这一刻就埋下来祸患,因为他取冀州,是属于弱势,依靠地方势力稳固地位,导致先是麴义恃功作乱,而后地方势力恃功自大,尾大不掉,他们忠于袁绍但又不惧袁绍,因为他们有所依恃,一者恃功,二者自恃势力。
这一点在曹操和刘表身上同样有过体现,刘表据荆州凭借的也是空手套白狼,赤壁之战时,世家要投靠曹操,继承者刘琮就没有办法,只能顺从。
而曹操被陈宫等地方势力迎为兖州牧,最终兖州势力叛乱,如法炮制,又迎了吕布为兖州牧,若非荀彧,曹操几乎消亡。说来也是兖州势力有所自恃,才不在意曹操。
相反,辽东太守公孙度在这一点上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手段,一入辽东就将地方豪强斩杀殆尽,反而收到了效果,保了辽东数十年不乱,而公孙家的势力也很稳固。
袁绍势力的灭亡,在于他始终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只以宽和放任自流,而曹操却依靠宗族势力,恩威并重,迅速掌控手下势力,而且杀伐果断,令那些势力抬不起头来。
但曹操这么做同样不够彻底,他死了之后,继承者对士族势力妥协,最终在高平陵政变中,曹氏宗族势力几乎被一网打尽,再也难以制衡士族势力。
至于张辽自己,这方面问题不大,一者他以军事起家,有资本可恃,嫡系都是跟随自己的寒门故旧,而且任用的人都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忠心能力都不成问题,便是重用的谋臣和名士,也基本令他们脱离了本土势力,如颍川荀在河东得到重用,而冀州大族出身的审配和沮授在并州得到重用,河东郡的徐晃在河内,冀州的张郃在河东,不给忠心的谋臣和将领滋生变化的土壤,这是用人之术。
其次,他对豪强的制衡是杀抚并重,对世家的制衡,则是下一步要施展的科举制度,科举一行,他手下就很难形成固有的势力,便是新兴的势力,自然也有其他势力制衡,而且对于在自己政令下成长起来的新势力,张辽也不乏手段。
除了第一个原因,袁绍手下内讧的第二个原因就是他无法因势利导,平衡或引导各方势力的利益。这一点曹操用的是除强手段,谁强大就收拾谁,如汝颖世家势力强大,曹操便做了汝颖领袖荀彧,随后河北势力强大,曹操便做了河北领袖崔琰,关中世家不稳,曹操便做了耿纪、韦晃、金袆等人。
这一点对于张辽而言,同样不算大问题,他手下本来就没有形成固有集团,更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问题,一有苗头,张辽就会掐灭,暗影的作用可不只是查探敌情。
其三,就是袁绍不会用人,不懂得恩威并重,人心和人性是很奇妙的,上位者既要让手下认识到自己的宽和,同样也要让手下认识到威势,比如袁绍手下那帮子,到了曹操手下就未必敢内斗了。
而且用人,也有方法和技巧,有的人纵然有能力,但也要放对位置。
比如审配,性格刚烈正直,但大局观却不足,与同僚相处灵活不足,容易激发矛盾。历史上袁绍让他总幕府,审配忠心没有让他失望,但却没有发挥出如荀彧那样举荐人才、总揽全局的作用。
所以张辽将荀彧放在中枢,而审配放在地方,同样是重用,审配在地方上无疑更加适合,绝对能将地方治理的井井有条,还能发挥他的菌丝才能,抵御异族,防范作乱。
沮授也有不足,沮授的眼界、谋略和全局观是一流的,但他也有个缺点,有些意气用事,袁绍官渡之战,沮授监三军,可谓权重任重,但他不认可出战,袁绍不听他建议,他就撂挑子,让其他几个谋士寻到机会,袁绍怒而将他的权力三分。
事实上袁绍做得也没错,官渡之战必定要打,当时袁绍的势力达到巅峰,而曹操在南面刚缓过来,势力不够稳固,正是良机。
河北势力怕自己利益受损,不愿意袁绍征战也罢,但主公既然决定了要做,身为谋臣就应该协助他做好,沮授身为监军,怠慢行事,必然会影响士气,也难怪袁绍用郭图等人。
在这一点上,做的最好的是郭嘉,历史上曹操喜欢郭嘉,张辽同样也喜欢郭嘉,绝不只是因为郭嘉会时不时拍拍小马屁,也不是说郭嘉的谋划水平就高于荀攸等人,而是因为郭嘉会谋。
这个会谋不仅指谋划军事,最主要的是会为所效命的主公谋,会根据主公的性格和优缺点,做出最符合主公利益,又能让主公认同的决策和计谋,是及时补漏,而不是撂挑子,而且能让主公坚定所选择的信心。同样如郭嘉一般的是法正,还有东吴的顾雍,他们不但有能力,而且出谋划策都会让主公从无反对,更不会与其他谋臣内讧,不顾大局,坏了主公大计。
相比起来,荀彧也做得很好,曹操徐州屠城他不认可,但他不曾撂挑子,依旧为主公守好后方,尽职尽责。荀攸和贾诩也不错,但他们三人在这方面比之郭嘉也略有不如,他们很多时候会讳莫如深,选择沉默,而不是解决之道。
在这一点上田丰做得最差,与张昭同,他有能力,但不会用,不会发挥,袁绍虽然外宽内忌,但忌只是小部分,诸侯之中,他待人算是很宽和了,否则手下也不会全无忌惮,闹得那么厉害。但这样的主公田丰也无法取得认同,只知一味强势进谏,被他人趁机算计,他本是为了袁绍好,但结果却是不但不能谋主,连谋己也不能,可谓有能力而不能施展,怪袁绍,也怪他自己。
他叹大丈夫不识明主,事实上如他这般性格,很难寻到那么好的明主,也就在袁绍手下能混一段时间,到了曹操、董卓、公孙瓒、孙权或其他诸侯手下,早就玩完了,便是刘备也未必能重用,从历史上刘备重用法正超过诸葛亮就能看出这一点。
上位者永远最喜欢的是首先为主公谋划的臣子,喜欢的是时刻查漏补缺,不发牢骚,一心做事的臣子。
当然,张辽还是很喜欢田丰的,他不怕正直的人,人谁无缺点,作为上位者,树立好威望,有容人之量,毕竟谋臣和将士都是为自己卖命的,而后就是尽量规避其缺点,用其优点。
张辽相信自己能用好田丰,善待手下也超过其他人,至少不会让田丰如历史上一般悲叹大丈夫不识其主。
可惜,冀州一行,错失了田丰,如今田丰与袁绍正值蜜月期,只能另寻机会了,或者……让郭图搞一搞,破坏了他们和谐的关系,不过也要等机会,眼下袁绍困难,同仇敌忾,是不会与手下起龃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