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8章:做人要讲道理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九幽中文网 www.jyzw.net,最快更新驸马有挂最新章节!
福王朱由崧当然听得懂卢九德的话,二十四年前,是当时的太子朱常洛即位的日子,而为了太子这个名号,自己的父亲——老福王朱常洵,可以说是在苦苦相争之中等待了十五年,最后终于失意离京,前往洛阳就藩。
太子者,国之根本,因此这件事情就成为了贯穿万历朝后期的“争国本”事件。
万历皇帝的长子朱常洛,其母亲是一位地位低下的宫女,姓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被万历临幸,事毕之后,万历自己觉得颇为丢人,穿衣束带直接走人,连照规矩本该赐下的一块临幸凭证都不给。
结果就这一次,王宫女居然就怀上了龙种,几个月后,体型变化已经掩饰不住,被太后发现,问出了究竟。着急抱孙子的太后将万历叫了过来,万历还不肯承认,直到太后让太监当面翻开了起居注,上面某年某月某日某时记得清清楚楚,万历这才不得不认了这回事儿。
结果王氏果然诞下一子,就是皇长子朱常洛,但却始终得不到万历的宠爱,直到六年后,万历的宠妃郑贵妃生下了后来的福王朱常洵,万历便开始打主意,想将朱常洵立为太子。
有流言说,万历皇帝与郑贵妃曾到大高玄殿祷神盟誓,相约立朱常洵为太子,并且将密誓御书封缄在玉匣内,由郑贵妃保管。
这一做法,意图废长立幼,明确违背了祖制和礼制,立刻引起了朝中大臣们的极大警惕,于是以东林党人为首,大臣们如山呼海啸一般,建议尽早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奏折累计成百上千,无不是指责后宫干政,操控废立。
这一争,便足足争了十五年,万历皇帝心灰意冷之下,才终于同意把皇长子朱常洛立为太子,朱常洵封为福王,算是让了步。
同时,也封了朱常浩为瑞王、朱常润为惠王、朱常瀛为桂王。
然而还没有完,福王身为藩王,却以种种借口不肯离京,始终是太子身边的明确威胁。为了迫使福王按礼制离京去洛阳就藩,大臣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抗争,持续十三年。
就为了这一件事,前后相争了整整三十年,共计逼退了申时行、王家屏、赵志皋和王锡爵这四个内阁首辅,罢免尚书和侍郎十余人,波及朝中和地方大员达三百余人,被罢官、解职、发配充军的不计其数。
这一场“争国本”的大案子,过程惊心动魄,结果两败俱伤,现在的福王朱由崧心中不能没有顾忌,毕竟现下在南京的官场上,呼风唤雨的仍然是东林党。
对于福王的顾忌,卢九德心中有既成的答案。
“那要看他们讲不讲道理了。”
这个他们,指的当然是南京城内,以参赞机务兵部尚书史可法为首的衮衮诸公了。
“讲道理又怎样,不讲道理又怎样?”福王小心翼翼的问道。
“讲道理,就有讲道理的做法。”卢九德笃定的说,“不用说别的,就按照他们东林党人三十年前的道理去讲。”
卢九德说的没有错,如果真是按照祖制和礼制来讲道理,那么没有人能比得过福王朱由崧。
以血统亲近而言,既然万历皇帝的长子光宗一脉断绝,那么按照伦序,自然要先从万历皇帝其他的子孙里来找继承,也就是要从福王、惠王、桂王这三宗里面来定继统之人。
而在这三王之中,福王朱由崧又明显处于优先地位,这是因为老福王朱常洵是皇次子,在三亲藩中居长,应该优先。而且当前的桂王和惠王,都比崇祯帝高一辈,“以老继小”不合适,不如当前的福王朱由崧援引“兄终弟及”的例子,在堂兄弟之间继统更为适宜。
这说的是伦序,如果说现实,福王朱由崧也是占着道理的。
桂王和惠王,在崇祯十六年张献忠部进入湖南时,一同逃往广西,距南京山长水远,福王却近在淮安,两相比较,现在该迎立哪一个还用说吗?
这就是卢九德讲道理的信心所在,朱由崧听了,于欢欣鼓舞之余,也不免有所担心。
“那要是他们不讲道理,该怎么办呢?”
这个担心并不是多余的,东林党防郑贵妃和福王一脉,一向如防大敌,未必就肯轻松让他如愿。
“王爷说的有道理,不过咱们也有防备。”卢九德点头说道,“若是他们拼着脸面不要,出尔反尔,把他们自己当初所说的种种大道理都吃了回去,那就是我刚才说的,不讲道理有不讲道理的做法。”
“什么样的做法?”朱由崧急切的问道。
卢九德看着小王爷的样子,笑了起来。
“王爷,船上清苦,非久居之所,让王爷受了许多罪,罪在老奴。”卢九德感叹道,“这就请王爷先上岸,离此不远,有一处上佳的园子,主人宁愿借出来供王爷居住,咱们到那安顿下来再说。”
“是吗?”早已过怕了苦日子的朱由崧惊喜的说,“是谁如此大方,不妨的么?”
“不妨,主人叫杜光绍,是淮安府知名的大盐商,这座绾秀园在淮安可以说无出其右,王爷在洛阳也是万万见不到这样有趣的园林的。”
“好!好!”朱由崧对身在的这只破船无所留恋,拔脚就要走,又忽然停下,看着另外三王的船只,犹豫地说:“卢公公,那他们……”
“一起请吧,不然说出去不好听,毕竟以后也都算是王爷的亲藩。”
这是拿福王当皇帝看的意思,朱由崧没有接话,含含糊糊的点了头,就当是默认了。
于是弃船上岸,卢九德早在路边准备了轿子,一路直到绾秀园,至于潞王、崇王那边,也由卢九德去安排,早晚间就会搬进园子,分住在不同的地方。
朱由崧在园子里安顿好,虽然惊叹于这座园子规模的宏大,和江淮盐商出手之豪阔,不过更急于要办的,是与卢九德秉烛夜谈,把白天在船上未完的谈话继续下去。
“卢公公,你先前所说的,若是他们不肯讲道理,那咱们……”
“园子里静谧得多了,不怕隔墙有耳。”卢九德眼中狂热的光芒让朱由崧都感到有一点畏惧,“凤阳的军队中,兵力最强的高杰、黄得功,都在我的辖下,我有把握说得动他们,刘良佐兵微将寡,不足为患。只有刘泽清是个外来户,偏偏又从山东跑来驻扎在淮安,我以前跟他有一面之缘,明天去会会他,他若从我,则大事可成。”
“卢公公,你是说……”
卢九德抬起头,虚虚望向南京所在的方向。
“他们要是不说人话,咱们就拿刀子跟他们说话。”
福王朱由崧当然听得懂卢九德的话,二十四年前,是当时的太子朱常洛即位的日子,而为了太子这个名号,自己的父亲——老福王朱常洵,可以说是在苦苦相争之中等待了十五年,最后终于失意离京,前往洛阳就藩。
太子者,国之根本,因此这件事情就成为了贯穿万历朝后期的“争国本”事件。
万历皇帝的长子朱常洛,其母亲是一位地位低下的宫女,姓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被万历临幸,事毕之后,万历自己觉得颇为丢人,穿衣束带直接走人,连照规矩本该赐下的一块临幸凭证都不给。
结果就这一次,王宫女居然就怀上了龙种,几个月后,体型变化已经掩饰不住,被太后发现,问出了究竟。着急抱孙子的太后将万历叫了过来,万历还不肯承认,直到太后让太监当面翻开了起居注,上面某年某月某日某时记得清清楚楚,万历这才不得不认了这回事儿。
结果王氏果然诞下一子,就是皇长子朱常洛,但却始终得不到万历的宠爱,直到六年后,万历的宠妃郑贵妃生下了后来的福王朱常洵,万历便开始打主意,想将朱常洵立为太子。
有流言说,万历皇帝与郑贵妃曾到大高玄殿祷神盟誓,相约立朱常洵为太子,并且将密誓御书封缄在玉匣内,由郑贵妃保管。
这一做法,意图废长立幼,明确违背了祖制和礼制,立刻引起了朝中大臣们的极大警惕,于是以东林党人为首,大臣们如山呼海啸一般,建议尽早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奏折累计成百上千,无不是指责后宫干政,操控废立。
这一争,便足足争了十五年,万历皇帝心灰意冷之下,才终于同意把皇长子朱常洛立为太子,朱常洵封为福王,算是让了步。
同时,也封了朱常浩为瑞王、朱常润为惠王、朱常瀛为桂王。
然而还没有完,福王身为藩王,却以种种借口不肯离京,始终是太子身边的明确威胁。为了迫使福王按礼制离京去洛阳就藩,大臣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抗争,持续十三年。
就为了这一件事,前后相争了整整三十年,共计逼退了申时行、王家屏、赵志皋和王锡爵这四个内阁首辅,罢免尚书和侍郎十余人,波及朝中和地方大员达三百余人,被罢官、解职、发配充军的不计其数。
这一场“争国本”的大案子,过程惊心动魄,结果两败俱伤,现在的福王朱由崧心中不能没有顾忌,毕竟现下在南京的官场上,呼风唤雨的仍然是东林党。
对于福王的顾忌,卢九德心中有既成的答案。
“那要看他们讲不讲道理了。”
这个他们,指的当然是南京城内,以参赞机务兵部尚书史可法为首的衮衮诸公了。
“讲道理又怎样,不讲道理又怎样?”福王小心翼翼的问道。
“讲道理,就有讲道理的做法。”卢九德笃定的说,“不用说别的,就按照他们东林党人三十年前的道理去讲。”
卢九德说的没有错,如果真是按照祖制和礼制来讲道理,那么没有人能比得过福王朱由崧。
以血统亲近而言,既然万历皇帝的长子光宗一脉断绝,那么按照伦序,自然要先从万历皇帝其他的子孙里来找继承,也就是要从福王、惠王、桂王这三宗里面来定继统之人。
而在这三王之中,福王朱由崧又明显处于优先地位,这是因为老福王朱常洵是皇次子,在三亲藩中居长,应该优先。而且当前的桂王和惠王,都比崇祯帝高一辈,“以老继小”不合适,不如当前的福王朱由崧援引“兄终弟及”的例子,在堂兄弟之间继统更为适宜。
这说的是伦序,如果说现实,福王朱由崧也是占着道理的。
桂王和惠王,在崇祯十六年张献忠部进入湖南时,一同逃往广西,距南京山长水远,福王却近在淮安,两相比较,现在该迎立哪一个还用说吗?
这就是卢九德讲道理的信心所在,朱由崧听了,于欢欣鼓舞之余,也不免有所担心。
“那要是他们不讲道理,该怎么办呢?”
这个担心并不是多余的,东林党防郑贵妃和福王一脉,一向如防大敌,未必就肯轻松让他如愿。
“王爷说的有道理,不过咱们也有防备。”卢九德点头说道,“若是他们拼着脸面不要,出尔反尔,把他们自己当初所说的种种大道理都吃了回去,那就是我刚才说的,不讲道理有不讲道理的做法。”
“什么样的做法?”朱由崧急切的问道。
卢九德看着小王爷的样子,笑了起来。
“王爷,船上清苦,非久居之所,让王爷受了许多罪,罪在老奴。”卢九德感叹道,“这就请王爷先上岸,离此不远,有一处上佳的园子,主人宁愿借出来供王爷居住,咱们到那安顿下来再说。”
“是吗?”早已过怕了苦日子的朱由崧惊喜的说,“是谁如此大方,不妨的么?”
“不妨,主人叫杜光绍,是淮安府知名的大盐商,这座绾秀园在淮安可以说无出其右,王爷在洛阳也是万万见不到这样有趣的园林的。”
“好!好!”朱由崧对身在的这只破船无所留恋,拔脚就要走,又忽然停下,看着另外三王的船只,犹豫地说:“卢公公,那他们……”
“一起请吧,不然说出去不好听,毕竟以后也都算是王爷的亲藩。”
这是拿福王当皇帝看的意思,朱由崧没有接话,含含糊糊的点了头,就当是默认了。
于是弃船上岸,卢九德早在路边准备了轿子,一路直到绾秀园,至于潞王、崇王那边,也由卢九德去安排,早晚间就会搬进园子,分住在不同的地方。
朱由崧在园子里安顿好,虽然惊叹于这座园子规模的宏大,和江淮盐商出手之豪阔,不过更急于要办的,是与卢九德秉烛夜谈,把白天在船上未完的谈话继续下去。
“卢公公,你先前所说的,若是他们不肯讲道理,那咱们……”
“园子里静谧得多了,不怕隔墙有耳。”卢九德眼中狂热的光芒让朱由崧都感到有一点畏惧,“凤阳的军队中,兵力最强的高杰、黄得功,都在我的辖下,我有把握说得动他们,刘良佐兵微将寡,不足为患。只有刘泽清是个外来户,偏偏又从山东跑来驻扎在淮安,我以前跟他有一面之缘,明天去会会他,他若从我,则大事可成。”
“卢公公,你是说……”
卢九德抬起头,虚虚望向南京所在的方向。
“他们要是不说人话,咱们就拿刀子跟他们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