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幽中文网 > 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 第344章 王家的选择
第344章 王家的选择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九幽中文网 www.jyzw.net,最快更新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最新章节!
王峻带着家族老幼,终于顺利的从灵武踏入了凉州的地界。
这下子王峻终于松了一口气,不知道为什么,仿佛只要踩在了凉州地界上,就已经安全了。
登记户籍,消毒处理,王家几十口人在检查站待了两天之后,终于踏上了前往武威城的路。
凉州对于他们这些前来逃荒的人非常的优待,隔离期间每顿都有免费的食物。
中午还有一种奇怪的肉食,士兵们称呼为午餐肉,味道虽然比不上真的肉,但是也相当鲜美了。
一路从太原颠沛流离到这里,王家上下已经非常知足了。
最终王家被安排在了距离武威城不远的沧水、沧南等五个村子里。
按照河西的规定,是不允许大家族聚集居住的。
王家按照血脉亲族被拆分成了十七支,以小家庭的形式分到了田地。
每户人家按照人口的数量,分到了相应的田地。
竟然真的分到了田地,王家上下也觉得非常的惊奇。
王峻家里有父亲王茂,母亲吴氏,王峻自己没有有成家,所有没有被分出户。
王峻的大哥早死,留下嫂子和小侄子,王峻下面还有一个妹妹。
父亲、母亲、嫂子、妹妹和侄子,都分到了相应的田地。
这让王峻非常的惊喜,要知道均田制是诞生于大隋,在开皇年间女子是可以分田的。
但是到了隋炀帝继位之后,女子就没有田可以分了。
到了大唐,女子不能分田,未成年的男丁也不得分田了。
没想到陇右的女人和孩子还能分田,虽然女子和孩子分到的田只是成年男人的一半。
但是王家分到的田,但是只要好好耕种,绝对够王峻一家吃喝了。
只要好好耕种,还能够存下余粮。
而村子里男人种田,农闲的时候还能去村子里的工坊打工。
这样子算下来,一个自耕农只要踏实肯干,养活全家绝对不成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逃亡陇右的百姓这么多的原因。
在这样的乱世,能够安稳的种田养家,已经是人间乐土了。
王峻又想到灵武,虽然没有遭遇兵灾,但是灵武土地兼并非常严重。
常年的徭役让百姓破产,可是这些破产百姓的田地要不被本地的豪强瓜分干净了,要不就是直接被官府没收高价出售。
王峻将太原的产业全部变卖,本来准备在灵武购田的。
王峻在灵武找了不少关系,都没有找到养活足够一大家族的田。
可没想到在凉州竟然直接按照丁口分田,这都让王峻一家十分的惊喜。
有了田,那就饿不死了,王家彻底安心下来。
安置下来之后,王峻的父亲王茂,召集了所有王氏族人开会。
古代的大家族之间的联系极强,虽然凉州有法令拆分这些大家族居住,但是无法阻止他们凝聚在一起。
这也是古代宗族社会的强大惯性,就来现代社会也还有宗族力量的残存。
玩家们自然也知道这一点,不过分产分户,也确实会削弱大家族的影响力。
而分到零星土地的小家庭,也不可能和以前一样完全不从事农业生产。
尽量打散大家族,让他们变成自耕农小地主,这就是薛虎的目的。
完全肢解宗族,这可不是一道法令就能完成的。
只要抑制这些大家族兼并土地的欲望,薛虎就达到目的了。
当年大秦商鞅变法,秦国要求男子成年必须分家。
秦国境内宗族势力大大削弱,这也为秦始皇荡平六合打造了经济基础。
可是秦代覆灭之后,原来大秦占据的关中地区,迅速涌现出不少豪强大族。
由此可见宗族势力的强大生命力。
虽然名义上分了户,王茂召集族人开会,还是一个不落的都来了。
今天要讨论的是王家兴办产业的事情。
这几日王茂在王峻的陪同下,跑了周围几个乡里。
凉州的工坊可以说是欣欣向荣。
造纸、制衣,成了家族最后选定的两个产业方向。
今天王茂召集大家开会,就是为了商定到底投资什么。
王茂家的屋子有些狭小了,不过族人们依然安静的坐在地上,等待王茂开口。
王茂清了清嗓子说道:
“大家已经看到了凉州的安定和繁荣。”
“说实话,在峻儿和我说凉州这么繁华的时候,我是不相信的。”
“可是如今亲眼看到了,凉州要比峻儿描述的还要繁华十倍!”
“中原的战乱不知道几时才能平定,今后我们这一支就要扎根在凉州了。”
众人欣喜中带着一丝不舍。
如果不是时局动荡,谁又愿意背井离乡呢。
但是如今太原已经待不下去了,一路走过来只有凉州是最宜居的。
如今家家户户已经授田,能够在凉州安居下来,已经是乱世中最大的幸运了。
王茂继续说道:“这几天我和峻儿一起,考察了凉州的工坊。”
“我知道,很多族人觉得应该购置田亩,但是我也打听了,凉州官府抑制土地兼并的决心是非常大的。”
一名族人说道:“族长,官府再抑制,我们买田种田,官府还能管的着吗?”
王茂说道:“官府管不着你买田,但是凉州实行一种累进税制。”
“人均田地越多,交税的比例就越高,如果是一户人家良田千亩,那就要上缴七成的租庸,那买田还有什么意义?”
众人倒吸一口气,正常租庸调也就十分之一,凉州竟然用这种方法来抑制土地兼并。
王茂继续说道:“我也和不少工坊主交流了,工坊赚的钱可不比种田收租少,而且兴办工坊还有免役的补贴,别人能做我们王家也能做!”
这时候的世家大族,还没有后世读书人鄙视商业和生产的想法。
像是太原王氏这样的家族,也会安排子弟从事商业。
偌大的家族不可能完全靠着种地维持,对于开工坊的阻力也不是很大。
统一了认识之后,王茂继续说道:
“不过开什么工坊,还是要好好合计一番的。”
王茂一一说道:“首先是酒坊,大家都知道陇右的烈酒吧,之前在灵武酒楼里高价出售的烈酒,就是陇右产的。”
“不过我和峻儿首先排除的,就是酿酒这门生意。”
看到下方不解的族人,王茂解释道:
“在凉州酿酒,需要到官府申请牌照,要不然就是私酿,被盐铁税司抓到就是要封停罚款的。”
“除了要申请牌照之外,每个月用来酿酒的粮食份额,也都是官府核定的。”
这下子有见识的族人明白了,为什么王茂首先排除了酿酒的生意。
牌照这个东西活动一下关系还能搞到。
可是配额就麻烦了。
酒是粮食酿造的,如今这个乱世还有不少人吃不饱饭。
如今中原早早就颁布了禁酒令,禁止百姓私自酿酒。
这就是为了先保障口粮。
如今陇右富庶,还能有多余的粮食酿酒。
可如果情况有变,官府肯定要收紧粮食配给的额度,到时候没了原料,也就酿造不出酒了。
换句话说,酿酒业是一个受到政策和经济影响很大的行业,利润高但是风险太大。
王家手上的钱不少,肯定要投资一个稳定的产业比较好。
“在凉州很兴盛的毛纺业,也不适合我们王家。”
王茂说道:“如今河西的牛羊是不少,但是凉州各个村里都有毛纺工坊,有些富庶的百姓也会买一台纺织机,农闲的时候就在家里纺毛线,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
“而且峻儿听说,如今毛纺织业最兴盛的还是沙州,那里有已经上百台机器的巨大工坊,日夜不停的纺织毛线了,我们投资这个没有优势。”
众人纷纷点头,王茂是做了充分调研的,王家虽然有些钱,肯定是竞争不过这些本地产业大亨的。
王茂继续说道:“织布也是如此,现在棉花价格高,我们投资织布行业,连原料都买不到。”
王茂看着周围的族人说道:“经过我和峻儿的考察,造纸和制衣,是两个最适合我们的行业。”
“陇右的纸大家都知道吧,雪白无瑕的陇右纸已经声名在外了。”
这时候一个族人说道:“族长,我们在灵武的时候都没人买书了,造纸还能赚到钱吗?”
王茂微微一笑说道:“中原战事总是会平复的,好的纸肯定是能卖出去的。”
“而且光是陇右一个地方,一年就能消耗不少纸,你们也看到武威城里的书店了吧?”
有几个血气方刚还没成家的年轻族人红了脸,他们在武威城的书店买了几本精品插图版的书,每天都顶着蜡烛看的面红耳赤。
听说如今在沙州城和高昌城里,还有每个月发行一册的书,名字叫做杂志。
还有刊登每日新闻的报纸,生意都相当的红火。
凉州的书店确实生意红火,听说沙州高昌那边更是文风昌盛,每个坊都有一家书店。
王茂咳嗽了一声说道:“造纸坊可以开一家,不过我觉得制衣工坊更有前途。”
7017k
王峻带着家族老幼,终于顺利的从灵武踏入了凉州的地界。
这下子王峻终于松了一口气,不知道为什么,仿佛只要踩在了凉州地界上,就已经安全了。
登记户籍,消毒处理,王家几十口人在检查站待了两天之后,终于踏上了前往武威城的路。
凉州对于他们这些前来逃荒的人非常的优待,隔离期间每顿都有免费的食物。
中午还有一种奇怪的肉食,士兵们称呼为午餐肉,味道虽然比不上真的肉,但是也相当鲜美了。
一路从太原颠沛流离到这里,王家上下已经非常知足了。
最终王家被安排在了距离武威城不远的沧水、沧南等五个村子里。
按照河西的规定,是不允许大家族聚集居住的。
王家按照血脉亲族被拆分成了十七支,以小家庭的形式分到了田地。
每户人家按照人口的数量,分到了相应的田地。
竟然真的分到了田地,王家上下也觉得非常的惊奇。
王峻家里有父亲王茂,母亲吴氏,王峻自己没有有成家,所有没有被分出户。
王峻的大哥早死,留下嫂子和小侄子,王峻下面还有一个妹妹。
父亲、母亲、嫂子、妹妹和侄子,都分到了相应的田地。
这让王峻非常的惊喜,要知道均田制是诞生于大隋,在开皇年间女子是可以分田的。
但是到了隋炀帝继位之后,女子就没有田可以分了。
到了大唐,女子不能分田,未成年的男丁也不得分田了。
没想到陇右的女人和孩子还能分田,虽然女子和孩子分到的田只是成年男人的一半。
但是王家分到的田,但是只要好好耕种,绝对够王峻一家吃喝了。
只要好好耕种,还能够存下余粮。
而村子里男人种田,农闲的时候还能去村子里的工坊打工。
这样子算下来,一个自耕农只要踏实肯干,养活全家绝对不成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逃亡陇右的百姓这么多的原因。
在这样的乱世,能够安稳的种田养家,已经是人间乐土了。
王峻又想到灵武,虽然没有遭遇兵灾,但是灵武土地兼并非常严重。
常年的徭役让百姓破产,可是这些破产百姓的田地要不被本地的豪强瓜分干净了,要不就是直接被官府没收高价出售。
王峻将太原的产业全部变卖,本来准备在灵武购田的。
王峻在灵武找了不少关系,都没有找到养活足够一大家族的田。
可没想到在凉州竟然直接按照丁口分田,这都让王峻一家十分的惊喜。
有了田,那就饿不死了,王家彻底安心下来。
安置下来之后,王峻的父亲王茂,召集了所有王氏族人开会。
古代的大家族之间的联系极强,虽然凉州有法令拆分这些大家族居住,但是无法阻止他们凝聚在一起。
这也是古代宗族社会的强大惯性,就来现代社会也还有宗族力量的残存。
玩家们自然也知道这一点,不过分产分户,也确实会削弱大家族的影响力。
而分到零星土地的小家庭,也不可能和以前一样完全不从事农业生产。
尽量打散大家族,让他们变成自耕农小地主,这就是薛虎的目的。
完全肢解宗族,这可不是一道法令就能完成的。
只要抑制这些大家族兼并土地的欲望,薛虎就达到目的了。
当年大秦商鞅变法,秦国要求男子成年必须分家。
秦国境内宗族势力大大削弱,这也为秦始皇荡平六合打造了经济基础。
可是秦代覆灭之后,原来大秦占据的关中地区,迅速涌现出不少豪强大族。
由此可见宗族势力的强大生命力。
虽然名义上分了户,王茂召集族人开会,还是一个不落的都来了。
今天要讨论的是王家兴办产业的事情。
这几日王茂在王峻的陪同下,跑了周围几个乡里。
凉州的工坊可以说是欣欣向荣。
造纸、制衣,成了家族最后选定的两个产业方向。
今天王茂召集大家开会,就是为了商定到底投资什么。
王茂家的屋子有些狭小了,不过族人们依然安静的坐在地上,等待王茂开口。
王茂清了清嗓子说道:
“大家已经看到了凉州的安定和繁荣。”
“说实话,在峻儿和我说凉州这么繁华的时候,我是不相信的。”
“可是如今亲眼看到了,凉州要比峻儿描述的还要繁华十倍!”
“中原的战乱不知道几时才能平定,今后我们这一支就要扎根在凉州了。”
众人欣喜中带着一丝不舍。
如果不是时局动荡,谁又愿意背井离乡呢。
但是如今太原已经待不下去了,一路走过来只有凉州是最宜居的。
如今家家户户已经授田,能够在凉州安居下来,已经是乱世中最大的幸运了。
王茂继续说道:“这几天我和峻儿一起,考察了凉州的工坊。”
“我知道,很多族人觉得应该购置田亩,但是我也打听了,凉州官府抑制土地兼并的决心是非常大的。”
一名族人说道:“族长,官府再抑制,我们买田种田,官府还能管的着吗?”
王茂说道:“官府管不着你买田,但是凉州实行一种累进税制。”
“人均田地越多,交税的比例就越高,如果是一户人家良田千亩,那就要上缴七成的租庸,那买田还有什么意义?”
众人倒吸一口气,正常租庸调也就十分之一,凉州竟然用这种方法来抑制土地兼并。
王茂继续说道:“我也和不少工坊主交流了,工坊赚的钱可不比种田收租少,而且兴办工坊还有免役的补贴,别人能做我们王家也能做!”
这时候的世家大族,还没有后世读书人鄙视商业和生产的想法。
像是太原王氏这样的家族,也会安排子弟从事商业。
偌大的家族不可能完全靠着种地维持,对于开工坊的阻力也不是很大。
统一了认识之后,王茂继续说道:
“不过开什么工坊,还是要好好合计一番的。”
王茂一一说道:“首先是酒坊,大家都知道陇右的烈酒吧,之前在灵武酒楼里高价出售的烈酒,就是陇右产的。”
“不过我和峻儿首先排除的,就是酿酒这门生意。”
看到下方不解的族人,王茂解释道:
“在凉州酿酒,需要到官府申请牌照,要不然就是私酿,被盐铁税司抓到就是要封停罚款的。”
“除了要申请牌照之外,每个月用来酿酒的粮食份额,也都是官府核定的。”
这下子有见识的族人明白了,为什么王茂首先排除了酿酒的生意。
牌照这个东西活动一下关系还能搞到。
可是配额就麻烦了。
酒是粮食酿造的,如今这个乱世还有不少人吃不饱饭。
如今中原早早就颁布了禁酒令,禁止百姓私自酿酒。
这就是为了先保障口粮。
如今陇右富庶,还能有多余的粮食酿酒。
可如果情况有变,官府肯定要收紧粮食配给的额度,到时候没了原料,也就酿造不出酒了。
换句话说,酿酒业是一个受到政策和经济影响很大的行业,利润高但是风险太大。
王家手上的钱不少,肯定要投资一个稳定的产业比较好。
“在凉州很兴盛的毛纺业,也不适合我们王家。”
王茂说道:“如今河西的牛羊是不少,但是凉州各个村里都有毛纺工坊,有些富庶的百姓也会买一台纺织机,农闲的时候就在家里纺毛线,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
“而且峻儿听说,如今毛纺织业最兴盛的还是沙州,那里有已经上百台机器的巨大工坊,日夜不停的纺织毛线了,我们投资这个没有优势。”
众人纷纷点头,王茂是做了充分调研的,王家虽然有些钱,肯定是竞争不过这些本地产业大亨的。
王茂继续说道:“织布也是如此,现在棉花价格高,我们投资织布行业,连原料都买不到。”
王茂看着周围的族人说道:“经过我和峻儿的考察,造纸和制衣,是两个最适合我们的行业。”
“陇右的纸大家都知道吧,雪白无瑕的陇右纸已经声名在外了。”
这时候一个族人说道:“族长,我们在灵武的时候都没人买书了,造纸还能赚到钱吗?”
王茂微微一笑说道:“中原战事总是会平复的,好的纸肯定是能卖出去的。”
“而且光是陇右一个地方,一年就能消耗不少纸,你们也看到武威城里的书店了吧?”
有几个血气方刚还没成家的年轻族人红了脸,他们在武威城的书店买了几本精品插图版的书,每天都顶着蜡烛看的面红耳赤。
听说如今在沙州城和高昌城里,还有每个月发行一册的书,名字叫做杂志。
还有刊登每日新闻的报纸,生意都相当的红火。
凉州的书店确实生意红火,听说沙州高昌那边更是文风昌盛,每个坊都有一家书店。
王茂咳嗽了一声说道:“造纸坊可以开一家,不过我觉得制衣工坊更有前途。”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