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江山代有人才出(大结局)
推荐阅读:剑来、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一念永恒
九幽中文网 www.jyzw.net,最快更新大周贤婿最新章节!
“皇上,时辰到了。”
“哦,知道了。”听到门外內侍的提醒,李墨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迈步走出了御书房。距离天下一统已经过去了二十年,快六十的李墨急流勇退,今天是他禅位的大日子。
二十年前,李墨率领安西军在岳州大败南周军,随后挥军杀奔江陵府,南周皇帝柴构有心与江陵共存亡,怎奈手底下的文臣武将却不愿陪他同生共死。李墨率军杀到,这些人主动打开了城门放安西军入城,柴构亲自擂鼓撞钟,结果文官不见,武将不朝,柴构无奈,只得自缚出宫,做了李墨的阶下囚。
好死不如赖活着,人死如灯灭,柴构本就不是那种可以为了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主,他甚至比不上柴冲有血性,眼见大势已去,他也就认命了。或许在他想来,苟活总好过掉脑袋,就算是为了安抚人心,李墨也会善待自己,即便没有了今时今日的大权在握,做个富贵闲人也还是可以的。
李墨的确没有杀了柴构,当然他也不可能继续给柴构一个王侯的爵位,海外多岛屿,李墨一竿子便将柴构一家给支到了耽罗岛附近的一座岛屿上监管了。离开了中原,柴构即便有心搞事,也没那个机会。
与柴构相同处置的还有那些墙头草的世家大族,这些家族当初在大周分裂时站在了柴构这边,而眼下李墨当家,对这些墙头草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好感。主要是李墨出手太快,安西军的进展太神速,那些世家大族倒是想要搭上安西这条线,可问题是还没等他们出手,安西已经奠定了胜局,而这些世家大族,也就被扫进了从逆的队伍中。
抄家是肯定的,不过灭族倒是没必要。一个家族想要成为传承百年的大家族,首先就是必须拥有大量的土地,其次就是极广的人脉,土地可以为家族提供供养家族所需的资金,而人脉则让家族可以招揽人才为己所用。
李墨先没收那些世家的土地,再将这些世家打包发配去了海外的岛屿,这一锄头就将这些世家的根给连根刨了出来,失去了土地,外界的联系也基本被断绝,百年的世家距离没落也就是时间问题。若是这样都还能再次崛起,李墨只能道一声佩服。
因为是从逆,所以即便有些世家想要出手相助,也找不到合适的理由。而李墨就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用手中所得的土地收买了南周百姓的人心。百姓是一国之基,只要根基稳固,即便有人想要挑事,从者也是寥寥无几。
灭了南周以后,安西……应该是由李墨所建立的大明算是正式开张了。大乱之后便是大治,李墨不是个穷兵黩武的人,在完成一统之后,大明君臣的眼光便集中到了国内。这些年战乱不断,百姓深受其苦,李墨君臣的休养生息政策正合百姓的需要。除了清缴国内那些占山为王的山贼土匪,大明的军队对外基本上保持着守势。
而这种策略也让大明周边的各国暗松一口气,当然这些各国中不包括大明东边的倭国。自打李墨将女直人赶去了倭国,倭国人算是体会到了什么叫水深火热。不管是完颜亶还是完颜宗弼,他们所奉行的还是他们前辈所留下的那一套,虽然略有更改吧,可是换汤不换药,只不过是将欺压的对象由汉人变成了倭人。
原本女直人在没有走出黑山白水间时就是一群未开化的野蛮人,别看后来建国了,可骨子里的蛮性还没有被汉人文化给消除干净,就被李墨带着人给打断了。这也导致了女直人为了在倭国站住跟脚,重新恢复了本性。
为了震慑倭人,血腥野蛮的屠杀是不可避免的,而面对女直人的残暴,无数倭人奋起反抗,只是叫人遗憾的是,吸取了一次失败教训的女直人比起以前更加的难对付。以前的女直人不擅长制造工具,可在被李墨驱逐的时候,那些曾经投靠了女直人的汉人也被李墨一并打包驱逐了,既然当初选择抛弃祖宗,那就不要指望还可以认祖归宗。也正是由于有了这批汉人的存在,女直人才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兵器作坊。【1】
【6】
【6】
【小】
【说】
女直人原本就作战勇猛,如今又有了源源不断的兵甲器械,那就相当于是如虎添翼,收拾起倭人来那更是轻松。倭人虽多,但却挡不住女直人的骑兵冲锋,野外作战几乎没有胜利的时候,而拒城而守,又因为有汉人工匠的存在,几乎就没有能够坚持到底的可能。女直人每到一地,结果都是血流成河,死尸满地。而在死亡的威胁之下,不少倭人选择了屈服。
如今在新建立的金国,女直人的地位自然是一等,接下来则是那些汉人包衣,再下来就是倭人奴才,再再下来就是那些倭人奴隶。不过不管倭人过得怎么样,都跟李墨没多大关系,虽说女直人这帮祸害是李墨送过去的,可倭人自个不争气,又能怪谁。
至于女直人会不会在做大以后掉头来寻李墨的晦气,李墨对此倒是并不担心,不给你造船的技术,就凭现有的那些小舢板,李墨倒是不介意让大明的海军用这些小舢板练练手。
女直人跟倭人到最后鹿死谁手,李墨并不关心,就是同归于尽,李墨也顶多站在一边说几句冠冕堂皇的废话。他才不会傻到自己跑去掺和,又不是一家人,我管你去死。
对外,李墨的大明暂时收起了利爪,而对内,李墨则是加大了气力。民以食为天,只要百姓吃饱了饭,没几个会闲着难受去干掉脑袋的事。而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则成了李墨君臣的头等大事。
其实这事要处理起来也并不是多难,以往大周境内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的土匪贼寇,说白了就是因为没有土地可供耕种。世家大族的土地兼并是一个原因,人口的持续增长也是一个原因,但归根到底,还是耕地不足的原因。可这个问题,放到李墨这里也就不算什么事了,南方没有多余的土地,可北方有呀。
虽说人离乡贱,故土难离,但在现实面前,尤其是那些原本就是一无所有的人,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房屋这些东西还是极有诱惑力的。
百姓好安抚,只要有饭吃,有田种,再不被人欺负,就可以安生下来。而官员的处置就显得要麻烦一些,好在李墨的身边并不缺人,而且李墨也不是个喜欢单腿蹦的主,文武并重才是李墨坚持的,什么文贵武贱,以文制武,到了李墨这里统统没用。文治国,武安邦,尤其是李墨直接将文武分开,文官只管放眼朝政,而武将只对李墨负责。文武分家,互不统属,没有了谁必须压谁一头的烦恼,内斗自然也就少了许多。
吏治,向来就是一个国家必须要面对的重中之重。如何防止官员贪污受贿,也就成了李墨必须面对的头等大事。李墨并不欣赏朱洪武的剥皮充草,虽然那个法子很解气,可并不能阻挡官员那颗贪污之心。
千里做官只为财,官员也是人,也有向往过好日子之心,一味的杀戮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想要解决贪官问题,首先就是解决官员的自身问题。这迎来送往的,哪一样离得开钱。所以李墨治理官员的第一步,就是提高官员的待遇。以往朝廷发放的俸禄都是实物,李墨直接发钱,爱买啥买啥。这一决定自然受到了官员的拥护,谁不希望自己高收入呢。
而李墨的下一个决定就让官员感到难受了,俸禄提高了,这时候要是还敢动贪念,那后果可就严重了。对待贪官,李墨比较欣赏满清雍正皇帝的做法,别说什么雍正皇帝是女直人的后代,法子好用就成,你管他是谁提出的呢。
一旦官员被发现有贪污受贿的行为,首先就是把人先控制起来,然后展开调查,用句歌词来形容就是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不管贪污了多少,那都必须交出来,如果有无法追回的,那也要从官员的亲属那里拿回来。不仅如此,还要交罚款,以倍计。简而言之,官员贪污东窗事发,倒霉的不再是官员一人,而是全家乃至全族一块跟着受累。
这个决定一出,顿时招来了一部分官员的反对,不过这些人都被李墨一句话给顶了回去。
“你不贪污不就结了。”这话说的很有道理,与其评论这个决定是否欠妥,不如想想从根子上断绝这种事情的发生。就像是后世的严打,耍个流氓搁平时也就是拘留几天,可要是赶上严打,杀头都有可能。有人评价说量刑过重,可问题是这些人忘记了一个前提,你不耍流氓,自然也就吃不着这个枪子了呀。
治大国如烹小鲜,李墨没有想过大跃进,也没有认为自己有独霸全球的可能。做人最要紧的是要认清自己,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必须马上做,什么事可以缓缓再做。
以大明如今的科技水平,对外扩张几乎已经是极限。落后的交通手段管不了太远的地方。山高皇帝远,这一来一回要是都需要个一年半载,那占了那里到最后还不知道会便宜了谁。对外扩张是必须的,但也要慢慢来,步子是要迈出去,也需要注意不能迈的太大,否则容易扯着蛋。
一个国家要想治理好,那就必须随时调整施政的方向,没有一成不变的时局,也没有百试百灵的政策,必须根据当时的时局出台合适的政策。李墨没想过能做什么千古一帝,他也没指望青史留名,那都是身后事,被人夸成一朵花还是被骂成一坨屎,与他何干?总不能从坟里爬出来去敲人家窗户吧。
灭南周的第五个年头,被李墨派去美洲大陆寻宝的船队终于回来了,当时派出去的是一支二十艘千人大船组成的船队,可回来的却只有五艘,但就是这五艘船,却为李墨带回来无数好东西。金银珠宝,希世奇珍,这类东西只能换来李墨的一声赞叹,可关系到民生的那些高产作物,却叫李墨激动不已。原本历史上要等到明代才会随着欧洲传教士在中土安家落户的玉米、土豆等等农作物现在算是提前来了。而有了这些高产的粮食,李墨就不信还会有饿死人这种事情的发生。
百姓会造反,最大的原因就是活不下去了,为求活路不得不铤而走险,可若是能有一条活路,像造反这种容易掉脑袋的勾当,相信也就没有几个人愿意去轻易尝试了。没有百姓参与的造反,那不叫造反,那叫叛乱,而这世上就没有平定不了的叛乱!
……
时光如梭,二十年的光景其实也就是弹指一挥间的事,李墨如今也快奔六十了,精力也变得大不如前。好在李墨也有自知之明,并没有贪恋权力,在感到疲乏之后,他决定要禅位。
禅位,这可是只在三皇五帝时才发生的事情,而且无证据佐证,只能算是传说。可李墨禅位却是实打实的,这个决定对那些崇尚儒家的文官来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可对那些习惯了李墨在位的文臣武将来讲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不过李墨一旦作出决定,外人也是很难劝说其更改的,在反对无效之后,满朝的文武也只能接受了这个事实。
文在东,武在西,李墨亲手将代表皇帝至高无上权力的传国玉玺交到了长子的手中,随后便挥一挥衣袖,潇洒的出了宫。
在宫门外,早有马车等候在那里。换上一身便服的李墨钻进了马车,在马车里,伏婉等红颜知己正坐在其中,等到李墨坐定,马车缓缓前行,伏婉这才开口问李墨对将来有什么打算。
“我打算去梁山落草,身边正缺几个压寨夫人,不知几位可愿报名啊?”李墨笑着对伏婉等人说道。
“皇上,时辰到了。”
“哦,知道了。”听到门外內侍的提醒,李墨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迈步走出了御书房。距离天下一统已经过去了二十年,快六十的李墨急流勇退,今天是他禅位的大日子。
二十年前,李墨率领安西军在岳州大败南周军,随后挥军杀奔江陵府,南周皇帝柴构有心与江陵共存亡,怎奈手底下的文臣武将却不愿陪他同生共死。李墨率军杀到,这些人主动打开了城门放安西军入城,柴构亲自擂鼓撞钟,结果文官不见,武将不朝,柴构无奈,只得自缚出宫,做了李墨的阶下囚。
好死不如赖活着,人死如灯灭,柴构本就不是那种可以为了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主,他甚至比不上柴冲有血性,眼见大势已去,他也就认命了。或许在他想来,苟活总好过掉脑袋,就算是为了安抚人心,李墨也会善待自己,即便没有了今时今日的大权在握,做个富贵闲人也还是可以的。
李墨的确没有杀了柴构,当然他也不可能继续给柴构一个王侯的爵位,海外多岛屿,李墨一竿子便将柴构一家给支到了耽罗岛附近的一座岛屿上监管了。离开了中原,柴构即便有心搞事,也没那个机会。
与柴构相同处置的还有那些墙头草的世家大族,这些家族当初在大周分裂时站在了柴构这边,而眼下李墨当家,对这些墙头草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好感。主要是李墨出手太快,安西军的进展太神速,那些世家大族倒是想要搭上安西这条线,可问题是还没等他们出手,安西已经奠定了胜局,而这些世家大族,也就被扫进了从逆的队伍中。
抄家是肯定的,不过灭族倒是没必要。一个家族想要成为传承百年的大家族,首先就是必须拥有大量的土地,其次就是极广的人脉,土地可以为家族提供供养家族所需的资金,而人脉则让家族可以招揽人才为己所用。
李墨先没收那些世家的土地,再将这些世家打包发配去了海外的岛屿,这一锄头就将这些世家的根给连根刨了出来,失去了土地,外界的联系也基本被断绝,百年的世家距离没落也就是时间问题。若是这样都还能再次崛起,李墨只能道一声佩服。
因为是从逆,所以即便有些世家想要出手相助,也找不到合适的理由。而李墨就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用手中所得的土地收买了南周百姓的人心。百姓是一国之基,只要根基稳固,即便有人想要挑事,从者也是寥寥无几。
灭了南周以后,安西……应该是由李墨所建立的大明算是正式开张了。大乱之后便是大治,李墨不是个穷兵黩武的人,在完成一统之后,大明君臣的眼光便集中到了国内。这些年战乱不断,百姓深受其苦,李墨君臣的休养生息政策正合百姓的需要。除了清缴国内那些占山为王的山贼土匪,大明的军队对外基本上保持着守势。
而这种策略也让大明周边的各国暗松一口气,当然这些各国中不包括大明东边的倭国。自打李墨将女直人赶去了倭国,倭国人算是体会到了什么叫水深火热。不管是完颜亶还是完颜宗弼,他们所奉行的还是他们前辈所留下的那一套,虽然略有更改吧,可是换汤不换药,只不过是将欺压的对象由汉人变成了倭人。
原本女直人在没有走出黑山白水间时就是一群未开化的野蛮人,别看后来建国了,可骨子里的蛮性还没有被汉人文化给消除干净,就被李墨带着人给打断了。这也导致了女直人为了在倭国站住跟脚,重新恢复了本性。
为了震慑倭人,血腥野蛮的屠杀是不可避免的,而面对女直人的残暴,无数倭人奋起反抗,只是叫人遗憾的是,吸取了一次失败教训的女直人比起以前更加的难对付。以前的女直人不擅长制造工具,可在被李墨驱逐的时候,那些曾经投靠了女直人的汉人也被李墨一并打包驱逐了,既然当初选择抛弃祖宗,那就不要指望还可以认祖归宗。也正是由于有了这批汉人的存在,女直人才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兵器作坊。【1】
【6】
【6】
【小】
【说】
女直人原本就作战勇猛,如今又有了源源不断的兵甲器械,那就相当于是如虎添翼,收拾起倭人来那更是轻松。倭人虽多,但却挡不住女直人的骑兵冲锋,野外作战几乎没有胜利的时候,而拒城而守,又因为有汉人工匠的存在,几乎就没有能够坚持到底的可能。女直人每到一地,结果都是血流成河,死尸满地。而在死亡的威胁之下,不少倭人选择了屈服。
如今在新建立的金国,女直人的地位自然是一等,接下来则是那些汉人包衣,再下来就是倭人奴才,再再下来就是那些倭人奴隶。不过不管倭人过得怎么样,都跟李墨没多大关系,虽说女直人这帮祸害是李墨送过去的,可倭人自个不争气,又能怪谁。
至于女直人会不会在做大以后掉头来寻李墨的晦气,李墨对此倒是并不担心,不给你造船的技术,就凭现有的那些小舢板,李墨倒是不介意让大明的海军用这些小舢板练练手。
女直人跟倭人到最后鹿死谁手,李墨并不关心,就是同归于尽,李墨也顶多站在一边说几句冠冕堂皇的废话。他才不会傻到自己跑去掺和,又不是一家人,我管你去死。
对外,李墨的大明暂时收起了利爪,而对内,李墨则是加大了气力。民以食为天,只要百姓吃饱了饭,没几个会闲着难受去干掉脑袋的事。而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则成了李墨君臣的头等大事。
其实这事要处理起来也并不是多难,以往大周境内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的土匪贼寇,说白了就是因为没有土地可供耕种。世家大族的土地兼并是一个原因,人口的持续增长也是一个原因,但归根到底,还是耕地不足的原因。可这个问题,放到李墨这里也就不算什么事了,南方没有多余的土地,可北方有呀。
虽说人离乡贱,故土难离,但在现实面前,尤其是那些原本就是一无所有的人,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房屋这些东西还是极有诱惑力的。
百姓好安抚,只要有饭吃,有田种,再不被人欺负,就可以安生下来。而官员的处置就显得要麻烦一些,好在李墨的身边并不缺人,而且李墨也不是个喜欢单腿蹦的主,文武并重才是李墨坚持的,什么文贵武贱,以文制武,到了李墨这里统统没用。文治国,武安邦,尤其是李墨直接将文武分开,文官只管放眼朝政,而武将只对李墨负责。文武分家,互不统属,没有了谁必须压谁一头的烦恼,内斗自然也就少了许多。
吏治,向来就是一个国家必须要面对的重中之重。如何防止官员贪污受贿,也就成了李墨必须面对的头等大事。李墨并不欣赏朱洪武的剥皮充草,虽然那个法子很解气,可并不能阻挡官员那颗贪污之心。
千里做官只为财,官员也是人,也有向往过好日子之心,一味的杀戮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想要解决贪官问题,首先就是解决官员的自身问题。这迎来送往的,哪一样离得开钱。所以李墨治理官员的第一步,就是提高官员的待遇。以往朝廷发放的俸禄都是实物,李墨直接发钱,爱买啥买啥。这一决定自然受到了官员的拥护,谁不希望自己高收入呢。
而李墨的下一个决定就让官员感到难受了,俸禄提高了,这时候要是还敢动贪念,那后果可就严重了。对待贪官,李墨比较欣赏满清雍正皇帝的做法,别说什么雍正皇帝是女直人的后代,法子好用就成,你管他是谁提出的呢。
一旦官员被发现有贪污受贿的行为,首先就是把人先控制起来,然后展开调查,用句歌词来形容就是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不管贪污了多少,那都必须交出来,如果有无法追回的,那也要从官员的亲属那里拿回来。不仅如此,还要交罚款,以倍计。简而言之,官员贪污东窗事发,倒霉的不再是官员一人,而是全家乃至全族一块跟着受累。
这个决定一出,顿时招来了一部分官员的反对,不过这些人都被李墨一句话给顶了回去。
“你不贪污不就结了。”这话说的很有道理,与其评论这个决定是否欠妥,不如想想从根子上断绝这种事情的发生。就像是后世的严打,耍个流氓搁平时也就是拘留几天,可要是赶上严打,杀头都有可能。有人评价说量刑过重,可问题是这些人忘记了一个前提,你不耍流氓,自然也就吃不着这个枪子了呀。
治大国如烹小鲜,李墨没有想过大跃进,也没有认为自己有独霸全球的可能。做人最要紧的是要认清自己,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必须马上做,什么事可以缓缓再做。
以大明如今的科技水平,对外扩张几乎已经是极限。落后的交通手段管不了太远的地方。山高皇帝远,这一来一回要是都需要个一年半载,那占了那里到最后还不知道会便宜了谁。对外扩张是必须的,但也要慢慢来,步子是要迈出去,也需要注意不能迈的太大,否则容易扯着蛋。
一个国家要想治理好,那就必须随时调整施政的方向,没有一成不变的时局,也没有百试百灵的政策,必须根据当时的时局出台合适的政策。李墨没想过能做什么千古一帝,他也没指望青史留名,那都是身后事,被人夸成一朵花还是被骂成一坨屎,与他何干?总不能从坟里爬出来去敲人家窗户吧。
灭南周的第五个年头,被李墨派去美洲大陆寻宝的船队终于回来了,当时派出去的是一支二十艘千人大船组成的船队,可回来的却只有五艘,但就是这五艘船,却为李墨带回来无数好东西。金银珠宝,希世奇珍,这类东西只能换来李墨的一声赞叹,可关系到民生的那些高产作物,却叫李墨激动不已。原本历史上要等到明代才会随着欧洲传教士在中土安家落户的玉米、土豆等等农作物现在算是提前来了。而有了这些高产的粮食,李墨就不信还会有饿死人这种事情的发生。
百姓会造反,最大的原因就是活不下去了,为求活路不得不铤而走险,可若是能有一条活路,像造反这种容易掉脑袋的勾当,相信也就没有几个人愿意去轻易尝试了。没有百姓参与的造反,那不叫造反,那叫叛乱,而这世上就没有平定不了的叛乱!
……
时光如梭,二十年的光景其实也就是弹指一挥间的事,李墨如今也快奔六十了,精力也变得大不如前。好在李墨也有自知之明,并没有贪恋权力,在感到疲乏之后,他决定要禅位。
禅位,这可是只在三皇五帝时才发生的事情,而且无证据佐证,只能算是传说。可李墨禅位却是实打实的,这个决定对那些崇尚儒家的文官来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可对那些习惯了李墨在位的文臣武将来讲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不过李墨一旦作出决定,外人也是很难劝说其更改的,在反对无效之后,满朝的文武也只能接受了这个事实。
文在东,武在西,李墨亲手将代表皇帝至高无上权力的传国玉玺交到了长子的手中,随后便挥一挥衣袖,潇洒的出了宫。
在宫门外,早有马车等候在那里。换上一身便服的李墨钻进了马车,在马车里,伏婉等红颜知己正坐在其中,等到李墨坐定,马车缓缓前行,伏婉这才开口问李墨对将来有什么打算。
“我打算去梁山落草,身边正缺几个压寨夫人,不知几位可愿报名啊?”李墨笑着对伏婉等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