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百二十一章 临危受命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九幽中文网 www.jyzw.net,最快更新天下最新章节!
第 二百二十一章 临危受命
十月的长安秋风萧瑟,朔风横扫关中大地,枯叶打着卷儿在空中飞舞,寒意已经十足了,但让长安真正处于寒冬的是两个极为不利的消息,一个是来自西域,高仙芝在吐火罗惨败,四千唐军魂断吐火罗,而碎叶城被大食军攻破,段秀实杀出一条血路,率残军退守月弓城。
就在西域噩耗让长安满城震惊之时,南诏也传来了不幸的消息,南诏阁罗凤于一个月前再次反叛,血洗姚州,而他在成都府为质的儿子已被人事先救走。
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十万将士南征,却遭到南诏军和吐蕃军的夹击,八万大军命丧南诏,南诏正式投靠吐蕃,阁罗凤被封为赞普钟,意思是赞普之弟,尽管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尚年幼,但阁罗凤还是欣然接受了这个封号,承认南诏为吐蕃之弟。
两场惨败震惊了大唐朝野,不仅刚刚夺回的碎叶丢失,而且南诏与吐蕃联手,直接威胁到了蜀中,朝廷内外无不忧心忡忡。
右相李林甫、左相陈希烈、户部尚书张筠、工部尚书杨慎衿等等高官重臣纷纷谴责杨国忠误国,这两场战役的惨败都和他有直接责任,而且他竟隐瞒南诏反叛的消息达一个月之久。
李隆基在万般无奈之下,罢免了杨国忠除兵部尚书之外其他全部职务,并向天下下诏,哀恸大唐阵亡将士。
在一次政事堂紧急会议后,李隆基再次做出重大决策,罢免鲜于仲通的剑南节度使,并以隐瞒南诏南诏反叛的罪责下狱问罪。
升御史中丞王珙为兵部尚书,调高仙芝为剑南节度使,并在李林甫的提议下,正式将北庭节度使和安西节度使合并,依然叫做安西节度使,不过李林甫建议任命封常清为安西节度使的意见没有实现,李隆基采纳了高力士的建议,调河南观察使李庆安为合并后的安西节度使兼安西副都护,李林甫出任安西大都护。
灞桥以东,三百名骑士簇拥着李庆安风驰电掣而来,李庆安是回京述职时在潼关接到了他出任安西节度使的任命,尽管高仙芝兵败是在他的意料之中,但数千唐军将士的阵亡还是让心情沉重。
尤其是段秀实镇守碎叶的三千军,只有不到一千人败回月弓城,更是使他唏嘘不已。
李庆安立马凝望远方巍峨的长安城片刻,时隔大半年,他有一次回到了大唐的权力中枢,李庆安奋然一鞭,战马向长安城疾驶而去。
.......
“圣上有旨,召李庆安觐见!”
....
“圣上有旨,召李庆安觐见!”
....
一声声高亢的宣喝声在大明宫紫宸殿空旷的大殿内回荡,一直传到了宣政殿旁的上阁门,两名宦官带领李庆安在这里已经等候多时了。
“李使君,请随我们来!”
两名宦官带着李庆安快步走过长廊,一直走进了紫宸偏殿,偏殿内正在举行政事堂会议,李林甫、陈希烈、杨国忠、韦见素、杨慎衿、王珙,六个相国分坐两旁。
李林甫表情平静,带着他贯有的招牌笑容,从他脸上谁也看不出他在想什么,但他脸上无法掩饰的气色却暴露了他内心的隐秘。
几个月的晦暗和病态之色已一扫而空,虽然清瘦依旧,但他两颊却焕发出一种多年未见的光泽,在天宝初年李适之罢相后,这种光彩曾长时间的盘踞在他脸上,现在又一次出现了。
这也难怪,从崔翘罢相到杨国忠被罢兵部尚书以及鲜于仲通被罢剑南节度使,短短几个月时间,杨党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他瞥一眼杨国忠,杨国忠神情黯然,垂头丧气地坐在下首,脸上失望和沮丧之色难以掩饰。
李林甫心中轻轻哼了一声,这个仗着裙带关系爬上来的平庸之辈,他也能将大唐最复杂最需要战略眼光的边疆事务处理好?大唐与大食的反复交战已经几十年,他竟视而不见,同意高仙芝出战吐火罗。
还有南诏新主在去年玩火,眼看大唐可一举解决南诏坐大的百年难题,又是这个杨国忠竟然力主同意南诏的求和,给了南诏喘息之机,现在南诏有备而来,又投靠了吐蕃,南诏局势更加复杂,一向平稳的剑南局势陷入了危局。
李林甫不由一阵阵冷笑,李隆基用人不当,最后还得靠他李林甫来力挽狂澜,当然大唐天子李隆基是不会认错,但他任命王珙为相,任命高仙芝和剑南节度使,这些任命便是从另一个角度表明了他的让步。
他不由又瞥了一眼李隆基,憔悴之态在他脸上显露无疑,目光敏锐的李林甫忽然在李隆基的脖子部位发现了一块铜钱大小的老人斑,他心中震惊异常,再仔细看了看李隆基的手,手背上也明显有两块老人斑出现了,可是在一个月前,李林甫还没有看见李隆基有老年斑出现,才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李隆基竟老态毕露。
李林甫暗暗警惕起来,李隆基垂老,而东宫之位空虚,大唐极可能处于一种后继无主的动荡之中。
这时,门口出现一名宦官,禀报道:“陛下,李庆安已带到!”
李隆基摆摆手,“宣他进殿!”
正如李林甫的猜测,李隆基确实已经筋疲力尽了,他自从迁回大明宫,立刻陷入了后宫嫔妃的莺莺燕语之中,过去的宠妃,过去的爱人,又陆续在他生活中出现了,或许是知道自己享乐的时光已经不多,他这几个月陷入了一种对肉欲的极度渴求之中,夜夜寻欢至通宵达旦,曾经爱得痴狂的杨贵妃也因那次出宫事件,使他们之间的关系裂开了一条细细纹路,表现出来,就是他们之间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少了。
对体力和精力的无节制挥霍,使李隆基已经没有精力应对大唐突来的两大边疆危机,这也是他陷入被动的原因,相国党和张党联合对杨国忠的绞杀,他被迫同意了。
李林甫关于调高仙芝为剑南节度使和启用李庆安的建议,他也接受了,除此之外,他也想不到还有更好的应对方案。
此刻李隆基手摁着额头,正半倚在龙座上,听见一阵脚步声传来,他略略抬起头,又一次看见了李庆安那矫健的英姿,李隆基不由暗暗叹了口气,李庆安年轻有力的步伐使他又想到了自己作太子的时候,那时是四十年、还是三十年......他已经有些记不清了。
“臣李庆安参见皇帝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
李庆安躬身施礼,铿锵有力的声音在大殿上回荡。
“爱卿免礼!”
李隆基坐直了身子,疲惫的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他取过一本万言书,这是李庆安被贬黜时给他上的万言书,书中所有的担忧都在万言书中一一验证了。
将高仙芝调离安西是不容置疑的,不是因为他在吐火罗战役中失败,毕竟那不完全是他的责任,但丢失碎叶却是高仙芝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对大食的事先估计不足使他没有及时调兵防护碎叶,导致碎叶失陷,所以高仙芝必须承担这个责任。
但重新任命谁为新安西北庭节度使,却引起了一番争论,李林甫建议任命副都护封常清为安西节度使,很显然,高仙芝是李林甫的人,他可以通过高仙芝继续影响封常清。
而张筠则提议河东节度使张齐丘为安西节度使,但李隆基却想到了李庆安的万言书,他命人从书库中将这本沾满灰尘的万言书找出。
‘合纵连横,共击大食!’
这就是李庆安这本万言书中的精髓,上一次李隆基只是草草翻了一遍,里面的很多内容他都忽略了,而这次他再重新反复读这本万言书,书中将大食定义为与大唐同样强盛,同样疆域万里的大国。
‘绝不可视同康石等胡国而轻之....’书中的一句话点透了高仙芝失败的根源,正是这本万言书,使李隆基力排众议,重新启用李庆安。
“这次爱卿出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可谓临危受命,现在我大唐在岭西利益丧失殆尽,亲唐的宁远国君被杀,和义公主下落不明,碎叶再次落入都摩支之手,亲唐势力尽遭屠戮,朕心痛之极,望爱卿能力挽狂澜,一改大唐的颓势。”
李庆安微微点头,道:“臣在北庭时,曾委托碎叶的汉人商贾去调查大食的局势,那时臣便知道大食内战已近尾声,所以臣并不赞臣对吐火罗用兵,但现在臣却认为,形势未必完全偏向大食一侧,我们大唐还有机会。”
李庆安的最后一句话,让六位重臣和李隆基的精神都为之一振,李隆基连忙道:“有何机会,爱卿快快讲来!”
李庆安施了一礼,又向六位相国略略点头,这才笑道:“陛下,各位相国,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要想与大食作战,首先就是要对大食有深刻的了解,臣不仅从碎叶商人那里打探,甚至还派参军裴瑜,也就是裴相国的长孙以商人的身份深入大食,以了解大食的政治、宗教、地理等等详细情报,具臣所知,大食内战时,起义一方有三大势力参战,什叶派、呼罗珊人、阿拔斯人,在起义之初,众人都一致同意由什叶派首领沙里克出任新哈里发,但最后却是阿拔斯首领艾布.阿拔斯夺取了哈里发之位,所以什叶派和阿拔斯之间已经埋下了内战的种子,他们之间的内战何时爆发,臣不知道,但这是一个机会,什叶派的主要势力范围在河中地区,一旦内战爆发,阿拔斯将无暇顾及碎叶,这就是我们重夺碎叶的机会。”
李庆安的一番话,听得所有人都面面相视,李隆基缓缓点头,这才是他想用的人,透彻了解大食的国情,这时,李林甫问道:“李使君,如果你所说的黑衣大食内讧已经平息了,又当如何?”
李庆安拱手笑道:“请相国明鉴,如果黑衣大食内讧平息,高将军就不可能一度横扫吐火罗,黑衣大食早就派重兵驻防吐火罗了,而且卑职问过洛阳的康国胡商,三个月前,什叶派并没有遭到镇压,当然他们或许会以一种和平的方式解决内讧,但无论如何,什叶派的不满必然是大食内部的一颗火种。”
“说得好!”
李隆基赞道:“不管是大食有机可趁也好、无懈可击也好,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李爱卿对大食和河中局势的了解,此任非你不能胜任,不知爱卿还需要朝廷做什么样的支援?”
“陛下,臣有三点期望!”
“爱卿请言。”
李庆安早有腹案,他朗声道:“第一,臣希望能全权处置河中危局,请陛下授权以臣。”
“臣坚决反对!”张筠站起身反对道:“节度使对外发动大规模战役向来是由朝廷决定,若放权节度使,会造成节度使权力过大,朝廷难以控制的局面,臣反对!”
李林甫也道:“臣也认为不妥,若放权安西北庭,那范阳若提出同样的要求,朝廷又如何处置?朔方、剑南、陇右、河西都是同样的问题,臣也希望慎重处置放权问题。”
两大重臣反对,本来想一口应允的李隆基也犹豫了一下,他想了想便道:“李爱卿说的也是实情,碎叶离长安太远,往来禀报会误了战机,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样,朕可部分放权,李爱卿可全权处置对大食的事务,其他重大事宜如涉及回纥、吐蕃等,还是要禀报朝廷,不得擅自做主,各位爱卿可有意见?”
李隆基的部分放权众人也认为有必要,便都同意了,这时,李庆安又道:“臣的第二个希望便是军需物资及钱粮后勤,若从中原运送,则劳师费力,来往不便,臣希望能就地集募,望陛下给朕经营安西北庭的权力。”
李隆基点了点头,不等其他大臣反对,便道:“经营河中防御非一日之功能完成,朕任命你为安西营田支度使,可全权处置安西内政。”
节度使拥有地方政务处置权绝对是一件大事,安禄山之所以能造反成功,就是因为他得到了地方政务的处置权,军政合一,实力大涨,一般来说都不会请授予人,但李庆安在当北庭节度使时就已经得到了地方政务处置权,所以他的这个要求其实就是希望能恢复过去的权力,李隆基恢复碎叶心切,便慷慨应允了。
但有一点却不容含糊,那就是人事任命权,李隆基却绝不会交给李庆安,李庆安的任何任命,还是必须要经过朝廷同意。
李庆安得到了军政大权,他心中一松,便笑道:“臣还有两个小要求,希望陛下和各位相国能同意。”
这就是他的第三个要求了,实际上是两个要求,合二为一,打了一个事不过三的擦边球,李隆基既然已经全权任命他处置大食事务,只要不是过分的要求,他应该都能接受,他便笑了笑道:“说吧!还有什么小要求。”
“陛下,安西其实是三面受敌,南有吐蕃、北有回纥,而对大食更是要在吐火罗至碎叶的数千里战线防御,高仙芝之败,很大一个程度上就是兵部不足导致,所以臣参照开元十八年的旧例,希望陛下能调天威军协助臣夺取碎叶。”
天威军也就是石堡城的三万驻军,由陇右、朔方、河西三个节度府的精锐之军组成,应该说李庆安的要求并不过分,开元十八年,河西节度使牛仙客奉命攻打碎叶,就调动了朔方、河西和陇右的六万军队,有这个先例在前,李隆基倒不好拒绝。
倒是杨国忠有点着急了,最近他和哥舒翰打得火热,眼看哥舒翰要成为他的势力范围,李庆安却横刀夺军,抢走哥舒翰的三万精锐,哥舒翰必会埋怨他不加阻拦。
杨国忠连忙起身道:“陛下,臣反对此方案。”
本来张筠也想反对,不过杨国忠抢先了,他倒不好开口了,便沉默不语,李林甫是很清楚哥舒翰又投靠杨国忠之意,若能借此机会敲打一番哥舒翰,他也乐见此成,因此他也保持了沉默。
杨国忠走出座位,站到李庆安旁边,跪下磕了一个头道:“臣担心抽走陇右精锐,会影响对吐蕃的压力,现在吐蕃已经支持南诏,说明他野心又复燃的趋势,臣认为万万不可掉以轻心,臣可以提一个替代方案,可再迁三万军户赴安西,准李使君募三万军备战。”
杨国忠之言也有几分道理,李隆基便笑着问李庆安道:“爱卿以为如何?”
“陛下,远水不解近渴!而且臣要求将三万天威军的家眷也一并迁入安西。”
一句话提醒了李隆基,他沉吟了一下,便道:“朕如果答应爱卿的要求,但爱卿也要给朕一个时限,需要多少时间夺回碎叶?”
“臣保证,若得天威军,臣可在一年之内夺回碎叶。”
李隆基的心顿时热了起来,他急于夺回碎叶以弥补朝野上下对他的不满,便慷慨应允:“好! 朕就封你为天威军兵马使,即日起,调天威军驻防北庭,着令哥舒翰另募新军,改名振武军。”
李隆基心情大好,他打量了一下并肩而战的李庆安和杨国忠,心中忽然有一种将两人比较一番的兴趣。
这两人入仕时间差不多,外貌也有几分相像,在最初为官时两人结成了冤家,不断发生矛盾,当初他曾经把这两人当做一个参照,李庆安任北庭节度使,他便有意让杨国忠为剑南节度使,现在两人都为朝廷重臣,杨国忠更是升为了相国。
可时隔几年,两人又站在一起,李隆基发现他们已经天差地别了,从年纪上说,杨国忠比李庆安大十岁,但气质容貌上却像老了二十岁一般,杨国忠身子臃肿肥胖,动作迟缓,酒色过度之态毕露,而李庆安却神采熠熠,腰挺得笔直,依然保持着军人特有的坚毅果敢,但眉宇之间却添了几分成熟之感,让李隆基忽然想到了王忠嗣。
人就是那么奇怪,王忠嗣在世时他仇恨万分,但被他赐死后,他却又有点怀念起王忠嗣当年的英武神采。
他心中生出一丝伤感,便对李庆安温和地问道:“听说李爱卿尚未娶妻,可有合适的人?”
李庆安躬身道:“臣已和独孤家长女明月定了终身,望陛下成全。”
‘独孤明月?’
李隆基有些忘记了,他沉思了片刻,忽然想起,独孤明月不是和亲葛逻禄,但因李庆安杀死了葛逻禄王子,此事便不了了之。
他有些歉然地笑道:“那件事是朕处置不妥,朕答应你,正式取消独孤明月与葛逻禄的和亲。”
“臣谢陛下!”
“好!碎叶事急,朕只能给你三天假,处理一下长安的事宜,然后立刻动身赴西域。”
离开紫宸殿,天空阳光明媚,秋日温和的阳光照射在他身上,李庆安忽然有一种炫目之感,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北庭,他终于又能回到他梦寐以求的故土了。
人生就是一种螺旋型的上升,当他又重新回到起点时,才发现他已经比从前站得更高了。
“七郎!”、
身后忽然有人叫他小名,李庆安回头,却见李林甫气喘吁吁跑来,他连忙施礼道:“听说相国前些日子身体不好,现在如何了?”
李林甫就是喜欢李庆安这一点,别人都叫他李相国,唯独李庆安依然称他相国,他上前笑眯眯拍了拍李庆安肩膀道:“不错啊!从哪里跌倒,又从哪里爬起,这才是敢作敢当的男人。”
“相国过奖了,我不过是机缘凑巧,又得圣上青睐。”
“你可知道,你能得今天的高位,也和我中间出力有关。”
李庆安知道这句话倒是实情,虽然他复职是李隆基的决定,但他独揽安西军政大权,以及得天威军,这中间李林甫都没有反对,尤其是天威军,若李林甫支持杨国忠,最后的结局十有八九是采用杨国忠的方案。
他急忙躬身谢道:“相国的爱护,庆安铭记在心。”
“我们之间不用客气了,哎!想起当年你替高仙芝来给老夫送信,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校尉,如今却取代了高仙芝,人生世事无常,谁能想到?你猎的那张黑豹皮还挂在我书房呢!要不要去看看?”
这便是李林甫变相的邀请了,李庆安欣然笑道:“只是空手上门,不好意思。”
李林甫大笑:“你上门就是最好的礼物了,走!坐我马车同往。”
在众目睽睽下,李林甫将李庆安拉进了自己的马车,这就等于向朝臣们宣布,李庆安是他的人。
第 二百二十一章 临危受命
十月的长安秋风萧瑟,朔风横扫关中大地,枯叶打着卷儿在空中飞舞,寒意已经十足了,但让长安真正处于寒冬的是两个极为不利的消息,一个是来自西域,高仙芝在吐火罗惨败,四千唐军魂断吐火罗,而碎叶城被大食军攻破,段秀实杀出一条血路,率残军退守月弓城。
就在西域噩耗让长安满城震惊之时,南诏也传来了不幸的消息,南诏阁罗凤于一个月前再次反叛,血洗姚州,而他在成都府为质的儿子已被人事先救走。
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十万将士南征,却遭到南诏军和吐蕃军的夹击,八万大军命丧南诏,南诏正式投靠吐蕃,阁罗凤被封为赞普钟,意思是赞普之弟,尽管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尚年幼,但阁罗凤还是欣然接受了这个封号,承认南诏为吐蕃之弟。
两场惨败震惊了大唐朝野,不仅刚刚夺回的碎叶丢失,而且南诏与吐蕃联手,直接威胁到了蜀中,朝廷内外无不忧心忡忡。
右相李林甫、左相陈希烈、户部尚书张筠、工部尚书杨慎衿等等高官重臣纷纷谴责杨国忠误国,这两场战役的惨败都和他有直接责任,而且他竟隐瞒南诏反叛的消息达一个月之久。
李隆基在万般无奈之下,罢免了杨国忠除兵部尚书之外其他全部职务,并向天下下诏,哀恸大唐阵亡将士。
在一次政事堂紧急会议后,李隆基再次做出重大决策,罢免鲜于仲通的剑南节度使,并以隐瞒南诏南诏反叛的罪责下狱问罪。
升御史中丞王珙为兵部尚书,调高仙芝为剑南节度使,并在李林甫的提议下,正式将北庭节度使和安西节度使合并,依然叫做安西节度使,不过李林甫建议任命封常清为安西节度使的意见没有实现,李隆基采纳了高力士的建议,调河南观察使李庆安为合并后的安西节度使兼安西副都护,李林甫出任安西大都护。
灞桥以东,三百名骑士簇拥着李庆安风驰电掣而来,李庆安是回京述职时在潼关接到了他出任安西节度使的任命,尽管高仙芝兵败是在他的意料之中,但数千唐军将士的阵亡还是让心情沉重。
尤其是段秀实镇守碎叶的三千军,只有不到一千人败回月弓城,更是使他唏嘘不已。
李庆安立马凝望远方巍峨的长安城片刻,时隔大半年,他有一次回到了大唐的权力中枢,李庆安奋然一鞭,战马向长安城疾驶而去。
.......
“圣上有旨,召李庆安觐见!”
....
“圣上有旨,召李庆安觐见!”
....
一声声高亢的宣喝声在大明宫紫宸殿空旷的大殿内回荡,一直传到了宣政殿旁的上阁门,两名宦官带领李庆安在这里已经等候多时了。
“李使君,请随我们来!”
两名宦官带着李庆安快步走过长廊,一直走进了紫宸偏殿,偏殿内正在举行政事堂会议,李林甫、陈希烈、杨国忠、韦见素、杨慎衿、王珙,六个相国分坐两旁。
李林甫表情平静,带着他贯有的招牌笑容,从他脸上谁也看不出他在想什么,但他脸上无法掩饰的气色却暴露了他内心的隐秘。
几个月的晦暗和病态之色已一扫而空,虽然清瘦依旧,但他两颊却焕发出一种多年未见的光泽,在天宝初年李适之罢相后,这种光彩曾长时间的盘踞在他脸上,现在又一次出现了。
这也难怪,从崔翘罢相到杨国忠被罢兵部尚书以及鲜于仲通被罢剑南节度使,短短几个月时间,杨党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他瞥一眼杨国忠,杨国忠神情黯然,垂头丧气地坐在下首,脸上失望和沮丧之色难以掩饰。
李林甫心中轻轻哼了一声,这个仗着裙带关系爬上来的平庸之辈,他也能将大唐最复杂最需要战略眼光的边疆事务处理好?大唐与大食的反复交战已经几十年,他竟视而不见,同意高仙芝出战吐火罗。
还有南诏新主在去年玩火,眼看大唐可一举解决南诏坐大的百年难题,又是这个杨国忠竟然力主同意南诏的求和,给了南诏喘息之机,现在南诏有备而来,又投靠了吐蕃,南诏局势更加复杂,一向平稳的剑南局势陷入了危局。
李林甫不由一阵阵冷笑,李隆基用人不当,最后还得靠他李林甫来力挽狂澜,当然大唐天子李隆基是不会认错,但他任命王珙为相,任命高仙芝和剑南节度使,这些任命便是从另一个角度表明了他的让步。
他不由又瞥了一眼李隆基,憔悴之态在他脸上显露无疑,目光敏锐的李林甫忽然在李隆基的脖子部位发现了一块铜钱大小的老人斑,他心中震惊异常,再仔细看了看李隆基的手,手背上也明显有两块老人斑出现了,可是在一个月前,李林甫还没有看见李隆基有老年斑出现,才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李隆基竟老态毕露。
李林甫暗暗警惕起来,李隆基垂老,而东宫之位空虚,大唐极可能处于一种后继无主的动荡之中。
这时,门口出现一名宦官,禀报道:“陛下,李庆安已带到!”
李隆基摆摆手,“宣他进殿!”
正如李林甫的猜测,李隆基确实已经筋疲力尽了,他自从迁回大明宫,立刻陷入了后宫嫔妃的莺莺燕语之中,过去的宠妃,过去的爱人,又陆续在他生活中出现了,或许是知道自己享乐的时光已经不多,他这几个月陷入了一种对肉欲的极度渴求之中,夜夜寻欢至通宵达旦,曾经爱得痴狂的杨贵妃也因那次出宫事件,使他们之间的关系裂开了一条细细纹路,表现出来,就是他们之间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少了。
对体力和精力的无节制挥霍,使李隆基已经没有精力应对大唐突来的两大边疆危机,这也是他陷入被动的原因,相国党和张党联合对杨国忠的绞杀,他被迫同意了。
李林甫关于调高仙芝为剑南节度使和启用李庆安的建议,他也接受了,除此之外,他也想不到还有更好的应对方案。
此刻李隆基手摁着额头,正半倚在龙座上,听见一阵脚步声传来,他略略抬起头,又一次看见了李庆安那矫健的英姿,李隆基不由暗暗叹了口气,李庆安年轻有力的步伐使他又想到了自己作太子的时候,那时是四十年、还是三十年......他已经有些记不清了。
“臣李庆安参见皇帝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
李庆安躬身施礼,铿锵有力的声音在大殿上回荡。
“爱卿免礼!”
李隆基坐直了身子,疲惫的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他取过一本万言书,这是李庆安被贬黜时给他上的万言书,书中所有的担忧都在万言书中一一验证了。
将高仙芝调离安西是不容置疑的,不是因为他在吐火罗战役中失败,毕竟那不完全是他的责任,但丢失碎叶却是高仙芝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对大食的事先估计不足使他没有及时调兵防护碎叶,导致碎叶失陷,所以高仙芝必须承担这个责任。
但重新任命谁为新安西北庭节度使,却引起了一番争论,李林甫建议任命副都护封常清为安西节度使,很显然,高仙芝是李林甫的人,他可以通过高仙芝继续影响封常清。
而张筠则提议河东节度使张齐丘为安西节度使,但李隆基却想到了李庆安的万言书,他命人从书库中将这本沾满灰尘的万言书找出。
‘合纵连横,共击大食!’
这就是李庆安这本万言书中的精髓,上一次李隆基只是草草翻了一遍,里面的很多内容他都忽略了,而这次他再重新反复读这本万言书,书中将大食定义为与大唐同样强盛,同样疆域万里的大国。
‘绝不可视同康石等胡国而轻之....’书中的一句话点透了高仙芝失败的根源,正是这本万言书,使李隆基力排众议,重新启用李庆安。
“这次爱卿出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可谓临危受命,现在我大唐在岭西利益丧失殆尽,亲唐的宁远国君被杀,和义公主下落不明,碎叶再次落入都摩支之手,亲唐势力尽遭屠戮,朕心痛之极,望爱卿能力挽狂澜,一改大唐的颓势。”
李庆安微微点头,道:“臣在北庭时,曾委托碎叶的汉人商贾去调查大食的局势,那时臣便知道大食内战已近尾声,所以臣并不赞臣对吐火罗用兵,但现在臣却认为,形势未必完全偏向大食一侧,我们大唐还有机会。”
李庆安的最后一句话,让六位重臣和李隆基的精神都为之一振,李隆基连忙道:“有何机会,爱卿快快讲来!”
李庆安施了一礼,又向六位相国略略点头,这才笑道:“陛下,各位相国,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要想与大食作战,首先就是要对大食有深刻的了解,臣不仅从碎叶商人那里打探,甚至还派参军裴瑜,也就是裴相国的长孙以商人的身份深入大食,以了解大食的政治、宗教、地理等等详细情报,具臣所知,大食内战时,起义一方有三大势力参战,什叶派、呼罗珊人、阿拔斯人,在起义之初,众人都一致同意由什叶派首领沙里克出任新哈里发,但最后却是阿拔斯首领艾布.阿拔斯夺取了哈里发之位,所以什叶派和阿拔斯之间已经埋下了内战的种子,他们之间的内战何时爆发,臣不知道,但这是一个机会,什叶派的主要势力范围在河中地区,一旦内战爆发,阿拔斯将无暇顾及碎叶,这就是我们重夺碎叶的机会。”
李庆安的一番话,听得所有人都面面相视,李隆基缓缓点头,这才是他想用的人,透彻了解大食的国情,这时,李林甫问道:“李使君,如果你所说的黑衣大食内讧已经平息了,又当如何?”
李庆安拱手笑道:“请相国明鉴,如果黑衣大食内讧平息,高将军就不可能一度横扫吐火罗,黑衣大食早就派重兵驻防吐火罗了,而且卑职问过洛阳的康国胡商,三个月前,什叶派并没有遭到镇压,当然他们或许会以一种和平的方式解决内讧,但无论如何,什叶派的不满必然是大食内部的一颗火种。”
“说得好!”
李隆基赞道:“不管是大食有机可趁也好、无懈可击也好,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李爱卿对大食和河中局势的了解,此任非你不能胜任,不知爱卿还需要朝廷做什么样的支援?”
“陛下,臣有三点期望!”
“爱卿请言。”
李庆安早有腹案,他朗声道:“第一,臣希望能全权处置河中危局,请陛下授权以臣。”
“臣坚决反对!”张筠站起身反对道:“节度使对外发动大规模战役向来是由朝廷决定,若放权节度使,会造成节度使权力过大,朝廷难以控制的局面,臣反对!”
李林甫也道:“臣也认为不妥,若放权安西北庭,那范阳若提出同样的要求,朝廷又如何处置?朔方、剑南、陇右、河西都是同样的问题,臣也希望慎重处置放权问题。”
两大重臣反对,本来想一口应允的李隆基也犹豫了一下,他想了想便道:“李爱卿说的也是实情,碎叶离长安太远,往来禀报会误了战机,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样,朕可部分放权,李爱卿可全权处置对大食的事务,其他重大事宜如涉及回纥、吐蕃等,还是要禀报朝廷,不得擅自做主,各位爱卿可有意见?”
李隆基的部分放权众人也认为有必要,便都同意了,这时,李庆安又道:“臣的第二个希望便是军需物资及钱粮后勤,若从中原运送,则劳师费力,来往不便,臣希望能就地集募,望陛下给朕经营安西北庭的权力。”
李隆基点了点头,不等其他大臣反对,便道:“经营河中防御非一日之功能完成,朕任命你为安西营田支度使,可全权处置安西内政。”
节度使拥有地方政务处置权绝对是一件大事,安禄山之所以能造反成功,就是因为他得到了地方政务的处置权,军政合一,实力大涨,一般来说都不会请授予人,但李庆安在当北庭节度使时就已经得到了地方政务处置权,所以他的这个要求其实就是希望能恢复过去的权力,李隆基恢复碎叶心切,便慷慨应允了。
但有一点却不容含糊,那就是人事任命权,李隆基却绝不会交给李庆安,李庆安的任何任命,还是必须要经过朝廷同意。
李庆安得到了军政大权,他心中一松,便笑道:“臣还有两个小要求,希望陛下和各位相国能同意。”
这就是他的第三个要求了,实际上是两个要求,合二为一,打了一个事不过三的擦边球,李隆基既然已经全权任命他处置大食事务,只要不是过分的要求,他应该都能接受,他便笑了笑道:“说吧!还有什么小要求。”
“陛下,安西其实是三面受敌,南有吐蕃、北有回纥,而对大食更是要在吐火罗至碎叶的数千里战线防御,高仙芝之败,很大一个程度上就是兵部不足导致,所以臣参照开元十八年的旧例,希望陛下能调天威军协助臣夺取碎叶。”
天威军也就是石堡城的三万驻军,由陇右、朔方、河西三个节度府的精锐之军组成,应该说李庆安的要求并不过分,开元十八年,河西节度使牛仙客奉命攻打碎叶,就调动了朔方、河西和陇右的六万军队,有这个先例在前,李隆基倒不好拒绝。
倒是杨国忠有点着急了,最近他和哥舒翰打得火热,眼看哥舒翰要成为他的势力范围,李庆安却横刀夺军,抢走哥舒翰的三万精锐,哥舒翰必会埋怨他不加阻拦。
杨国忠连忙起身道:“陛下,臣反对此方案。”
本来张筠也想反对,不过杨国忠抢先了,他倒不好开口了,便沉默不语,李林甫是很清楚哥舒翰又投靠杨国忠之意,若能借此机会敲打一番哥舒翰,他也乐见此成,因此他也保持了沉默。
杨国忠走出座位,站到李庆安旁边,跪下磕了一个头道:“臣担心抽走陇右精锐,会影响对吐蕃的压力,现在吐蕃已经支持南诏,说明他野心又复燃的趋势,臣认为万万不可掉以轻心,臣可以提一个替代方案,可再迁三万军户赴安西,准李使君募三万军备战。”
杨国忠之言也有几分道理,李隆基便笑着问李庆安道:“爱卿以为如何?”
“陛下,远水不解近渴!而且臣要求将三万天威军的家眷也一并迁入安西。”
一句话提醒了李隆基,他沉吟了一下,便道:“朕如果答应爱卿的要求,但爱卿也要给朕一个时限,需要多少时间夺回碎叶?”
“臣保证,若得天威军,臣可在一年之内夺回碎叶。”
李隆基的心顿时热了起来,他急于夺回碎叶以弥补朝野上下对他的不满,便慷慨应允:“好! 朕就封你为天威军兵马使,即日起,调天威军驻防北庭,着令哥舒翰另募新军,改名振武军。”
李隆基心情大好,他打量了一下并肩而战的李庆安和杨国忠,心中忽然有一种将两人比较一番的兴趣。
这两人入仕时间差不多,外貌也有几分相像,在最初为官时两人结成了冤家,不断发生矛盾,当初他曾经把这两人当做一个参照,李庆安任北庭节度使,他便有意让杨国忠为剑南节度使,现在两人都为朝廷重臣,杨国忠更是升为了相国。
可时隔几年,两人又站在一起,李隆基发现他们已经天差地别了,从年纪上说,杨国忠比李庆安大十岁,但气质容貌上却像老了二十岁一般,杨国忠身子臃肿肥胖,动作迟缓,酒色过度之态毕露,而李庆安却神采熠熠,腰挺得笔直,依然保持着军人特有的坚毅果敢,但眉宇之间却添了几分成熟之感,让李隆基忽然想到了王忠嗣。
人就是那么奇怪,王忠嗣在世时他仇恨万分,但被他赐死后,他却又有点怀念起王忠嗣当年的英武神采。
他心中生出一丝伤感,便对李庆安温和地问道:“听说李爱卿尚未娶妻,可有合适的人?”
李庆安躬身道:“臣已和独孤家长女明月定了终身,望陛下成全。”
‘独孤明月?’
李隆基有些忘记了,他沉思了片刻,忽然想起,独孤明月不是和亲葛逻禄,但因李庆安杀死了葛逻禄王子,此事便不了了之。
他有些歉然地笑道:“那件事是朕处置不妥,朕答应你,正式取消独孤明月与葛逻禄的和亲。”
“臣谢陛下!”
“好!碎叶事急,朕只能给你三天假,处理一下长安的事宜,然后立刻动身赴西域。”
离开紫宸殿,天空阳光明媚,秋日温和的阳光照射在他身上,李庆安忽然有一种炫目之感,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北庭,他终于又能回到他梦寐以求的故土了。
人生就是一种螺旋型的上升,当他又重新回到起点时,才发现他已经比从前站得更高了。
“七郎!”、
身后忽然有人叫他小名,李庆安回头,却见李林甫气喘吁吁跑来,他连忙施礼道:“听说相国前些日子身体不好,现在如何了?”
李林甫就是喜欢李庆安这一点,别人都叫他李相国,唯独李庆安依然称他相国,他上前笑眯眯拍了拍李庆安肩膀道:“不错啊!从哪里跌倒,又从哪里爬起,这才是敢作敢当的男人。”
“相国过奖了,我不过是机缘凑巧,又得圣上青睐。”
“你可知道,你能得今天的高位,也和我中间出力有关。”
李庆安知道这句话倒是实情,虽然他复职是李隆基的决定,但他独揽安西军政大权,以及得天威军,这中间李林甫都没有反对,尤其是天威军,若李林甫支持杨国忠,最后的结局十有八九是采用杨国忠的方案。
他急忙躬身谢道:“相国的爱护,庆安铭记在心。”
“我们之间不用客气了,哎!想起当年你替高仙芝来给老夫送信,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校尉,如今却取代了高仙芝,人生世事无常,谁能想到?你猎的那张黑豹皮还挂在我书房呢!要不要去看看?”
这便是李林甫变相的邀请了,李庆安欣然笑道:“只是空手上门,不好意思。”
李林甫大笑:“你上门就是最好的礼物了,走!坐我马车同往。”
在众目睽睽下,李林甫将李庆安拉进了自己的马车,这就等于向朝臣们宣布,李庆安是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