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出乎意料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九幽中文网 www.jyzw.net,最快更新天下最新章节!
第三百五十八章 出乎意料
负责通知西凉王李璿的宦官在原州箫关县便遇到了正在回程的李璿和郭子仪的大部队,箫关县位于原州以北,距离青刚岭仅百余里,此时李璿因一夜行军,身体疲劳,正驻营休息。
更重要是李璿并不想回大营,父皇的反复无常和脾气暴躁令他心惊胆战,还有郭子仪率领的朔方军也暂时听从他的指挥,他的陇右军已经被父皇拿走,在这局势纷乱的时刻,他想尽量拖一拖,看看会不会有变故发生。
李璿只怀着一丝侥幸,但这一丝的侥幸也居然实现了,他正在大帐内与长孙全绪说话,这时一名亲兵来禀报:“殿下,武娘娘身边宦官温进忠紧急求见。”
李璿一怔,连忙道:“让他进来!”
长孙全绪起身笑道:“既然是殿下家事,那我就先告辞了。”
李璿笑着点点头,“长孙将军请!”
长孙全绪刚走到帐门口,只见一名宦官风急火燎般冲进营帐,他一闪身,让到一旁,宦官温进忠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进来,哭丧着脸急道:“殿下,青刚岭大营出大事了!”
长孙全绪心下一动,他不由放慢脚步,装作弯下腰整理皮靴,却将大营内的对话一字不漏地听进耳中。
“究竟出了什么事?快说!”
“只知道圣上出事了,具体发生什么事不知,杨国忠封锁了消息,这是娘娘的密信,只是说圣上病危,让殿下火速赶回。”
长孙全绪大吃一惊,立刻起身向远处自己的营帐走去,长孙全绪的营帐四周戒备森严,没有长孙全绪的许可,任何人不准进入,营帐一共由一座大帐和两座小帐组成,长孙全绪是军队副将,他的大帐是办公之所,两座小帐则是他起居就寝之所,一般而言,高级将领的寝帐都是自己隐私之所,一般人不敢随便进出,只有最心腹的亲兵才可以授权进入,长孙全绪的营帐也一样。
长孙全绪快步走到后帐前,一挑帐帘走了进去,大帐内光线昏暗,隐隐有一人正背着手来回踱步,此人虽然身着军服,但他举手投足的气质完全不似军人。
听见脚步声,他一回头笑道:“长孙将军可有什么消息?”
从帐帘缝透入的光线照在他的脸上,此人竟然是前太子李亨,李亨出现在军营中并不奇怪,朔方的局势扑朔迷离,杀机暗布,李隆基带走了关中的几近全部兵力,在某种程度它牵涉到了李豫的核心利益,李豫是长孙监国,无法离开长安,但李亨却是自由之身,赶到朔方参与局中博弈,他责无旁贷。
李豫找到的是长孙全绪,长孙家族是关陇大族,皇室宗亲,在李亨做太子之时,他便和李亨的关系极好,虽然李亨已黯然退出朝堂,但长孙全绪却是皇长孙李豫的忠实支持者,也正因为这样,李隆基才会命长孙全绪去辅佐西凉王李璿。
李亨是前天赶到庆州,听说长孙全绪已去会州,他便转道会州,在会州赶上了唐军,长孙全绪便将他扮作亲兵,藏匿于自己帐中,恰好此时,长孙全绪偷听到了李隆基病危的消息,便急赶来向李亨禀报。
长孙全绪躬身施礼道:“殿下,武贤仪派人来紧急通报李璿,说圣上病危,让李璿立即赶回青刚岭。”
“什么!”李亨也大吃了一惊,脸上的笑容消失,他立刻意识到了这个消息的严重性。
“圣上的具体情况,知道吗?”
“不知,估计李璿也不知晓,殿下,现在我们该如何是好?”
李亨低头沉思,其实他大致已经猜到问题是出在哪里?极可能是父皇长期服用的助情花香出了问题,他早就听御医说过,那其实是一种烈性春药,长期服用对身体伤害极大,上次父皇已经因此倒下过一次,侥幸被救转,可是他不知悔改,反而变本加厉服用,不出事情才怪。
现在很可能就是病势再次爆发,而且二次发病将有性命之忧,父皇的再次发病在李亨的意料之中,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才是他的急中之急。
毫无疑问,李亨最关心是军权,这也是他来朔方的真正目的,现在青刚岭一带有近二十万大军,分别来自关中、河东、陇右和朔方,父皇没有问题时,这四路大军他都可以控制,现在父皇病危,那这四路军便各自为阵了,杨国忠虽然可以封锁消息,但他却无法指挥军队,这些军队都是受父皇的直接指挥,不是假传圣旨便可以取代。
“殿下,卑职可以控制住关中军队,但朔方、陇右和河东的军队,属下可能没有办法。”长孙全绪见李亨沉思不语,便低声道。
李亨抬起头道:“你速去将郭子仪老将军请来我这里。”
这时,帐外有亲兵禀报道:“长孙将军,王爷派人来传话,军队要立即出发,请将军尽快收拾物品。”
“我知道了!”
长孙全绪快步走出了大帐,李亨缓缓坐了下来,将脸埋进了手掌中,心中乱作一团,难道他盼望了近二十年的一刻,终于到来了吗?
不多时,外面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帐帘一挑,郭子仪走了进来,此时郭子仪心中充满了惊讶,他没有想到李亨竟然会在军中,他也意识到,李亨找自己的事情恐怕不会那么简单。
尽管心中惊疑,但郭子仪脸上却半点没有表露,他半跪向李亨行一军礼道:“臣郭子仪参见雍王殿下!”
李亨对郭子仪的态度非常满意,一般而言,像郭子仪这样级别的大将只对皇帝或储君行半跪军礼,而对他这样的亲王,只行躬身礼就足够了,但郭子仪依然对自己行半跪礼,这并不是郭子仪不懂礼,相反,郭子仪近六十岁的老将了,他比谁都懂礼,这是他依然把自己当做太子来尊重,这是一个极懂人情世故的老将。
仅这一跪,李亨便了然于胸了,他可以控制住郭子仪,他回拱手回了一礼,亲切地笑道:“老将军,我们上一次见面还是在天宝七年吧!”
“是!殿下好记性。”
“那时我还是太子,可现在已是一介白身,而老将军却已升为朔方节度使,恭喜老将军了。”
历史上的郭子仪之所以能善始善终,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郭子仪极善审时度势,能在关键时交出军权,当朝廷有需要时,他又毫不犹豫地受命于危难,使几代帝王都对他深信不疑。
自从安思顺自刎而亡后,郭子仪便一直在思考自己该何去何从,他也很清楚朝中的微妙局势,各个亲王割据地方,虽然他毫无悬念应该是效忠李隆基,但李隆基的病势他也清楚,长久不了,那李隆基之后他该效忠谁?郭子仪最终做出决定,效忠储君,那才是大唐最正统的君主。
因此他见到了李亨,便已明了,李亨必然是来拉拢自己,当然这也是他所期盼的。
李亨和郭子仪皆已心知肚明,他们不需要再额外解释什么,此时所有的拉拢都显得是那么多余。
“郭将军,圣上病危,我希望你能替我拿下除关中军以外的所有军队,时间很紧急,郭将军能不能告诉我有多大的把握?”
郭子仪沉吟一下道:“朔方军没有问题,我也曾经在陇右为将,在陇右军中颇有人缘,我可以说服他们效忠储君,此外只剩下河东军,但我想,既然其他三支军队都在我们的控制之中,那河东军就独木难支,我们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在必须赶在荣王殿下回来之前,抢先掌握住河东军。”
李亨点了点头道:“郭将军可先行一步,我会让长孙全绪拖住李璿。”
郭子仪立刻遵令而去,李亨背着手走到帐门前,凝视着北方的天空,他忽然冷笑一声道:“四弟,你恐怕做梦也想不到我会在这里吧!”
确实,朔方各方所有人都想不到李亨会藏在长孙全绪的军营内,但除此之外,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还有凉州城,一支三千人的骑兵队在李隆基昏迷了三天后,从安西赶到了凉州,他们入驻凉州城,对外封锁一切消息,对凉州城内的百姓却说是暂代河西军驻防凉州,一旦朝廷另组建军队,安西军就会立刻撤离。
对于安西军的到来,凉州的官员是持欢迎态度,不仅仅是因为凉州的防备空虚令他们忐忑不安,一旦回纥人真的从居延海南下,便可以轻而易举地横扫河西,掠走所有的财富子民,安西军的到来便使他们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而且安西军军纪严明,从不骚扰地方,这就更使地方官们对安西军非常有好感,他们几乎都有了一种默契,刻意替安西军隐瞒住了消息。
而率领这支队伍的,正是安西节度使李庆安,李庆安在李隆基离开庆州的同时便从沙州出发了,他路途遥远,一路奔行,这天下午,终于抵达了凉州城。
一进凉州城,李庆安便接到了河东汉唐会转来的紧急情报,安禄山已经进军河东,这个消息虽然在李庆安意料之中,但它真的发生了,却让李庆安也忍不住发生一声感叹。
当然,这不能和历史上的安史之乱相比,安禄山并没有公开造反,更没有直接杀进关中的决心,他仅仅只想要河东,所以想出一个拦截安思顺的借口,历史上,安禄山最终是得到了河东节度使一职,所以他才有能力造反。
而现在,历史似乎在用一种迂回的方式,继续着原来的轨迹,一旦安禄山拿到河东,他手中的经济资源和军事实力将大涨,使他最后必然会走向造反。
凉州城墙上,夜风吹拂,李庆安站在城垛口,久久地望着东方。
“似乎安禄山进军河东,使大将感受颇深啊!”严庄慢慢走到李庆安身后笑道。
“是啊!安禄山确实很有魄力。”
李庆安轻轻叹了口气,苦笑一声道:“我有一种预感,当圣上听到这个消息,他必然会感到惊骇异常,不知他的身体能不能承受得住?”
“我认为圣上虽然会震怒异常,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会立刻发兵进攻河东,河东的重要性非同寻常,是大唐起家之地,不容有失。”
“他虽然是这样想,他甚至恨不得将安禄山碎尸万段,但是我敢肯定,他最后还是会补封安禄山为河东节度使。”
李庆安回头看了一眼严庄,见他的神情,似乎有些不太认可自己的意见,便笑了笑,继续道:“事实上,圣上手上只有二十万人马,加上江淮、襄阳以及剑南的军队,最多不过四十万,这四十万人马他不可能全部集中起来对付安禄山,顶多只能用三十万,而安禄山手上的军队也有二十几万了,兵力和他相差无机,但战斗力却超过朝廷军队,我想圣上心里应该有数,一旦撕破脸皮打起来,他的大唐江山能不能保得住,还是一个大问题。”
“大将军虽然说得有理,但安禄山占据河东,朝廷也绝不会善罢甘休,或许不会撕破脸皮,但斗争一定会继续下去,不过对于大将军是一个好消息,以后朝廷的注意力将转到安禄山身上,而不再是大将军了。”
严庄不禁感慨万分,叹道:“我们来时,还有很多将领都不理解为什么大将军不趁机占领河西,仅仅只驻防了沙州,现在看来,大将军的决策确实很英明,不错,非常不错!”
严庄忍不住竖起大拇指,李庆安笑道:“其实我只是想多一点时间巩固自己的实力,就让朝廷和安禄山斗去,我们则埋头做事,等他们斗得两败俱伤,我们再来坐享渔翁之利。”
两人正在说话之时,忽然从远处奔来几名骑兵,都安西军外围的斥候,他们中间带着一人,正向城门处疾驶而来。
“城上可是大将军?”一名斥候军官大声喊道。
“正是,有什么事吗?”
“雍王殿下派人给大将军送一封紧急快信。”
“带他上城。”
不多时,几名亲兵带着一名男子走到李庆安面前,男子躬身行礼道:“在下王云,是雍王殿下的侍卫,奉殿下之令,去安西给大将军送一封急信,没想到大将军竟会在凉州。”
侍卫将一封密封好的信交给了李庆安,李庆安接过信问道:“雍王殿下现在在哪里?”
“写信之时在箫关县,但现在应该已经进了青刚岭大营。”
李庆安拆开了信,就着火把看了一遍,他的脸色忽然变得异常凝重,严庄很少看见李庆安会这样表情严肃,他不由惊讶道:“出了什么事?”
“信上说圣上病危,估计已经无法再理国事。”
李庆安长长地叹息一声,“大唐要进入多事之秋了!”
第三百五十八章 出乎意料
负责通知西凉王李璿的宦官在原州箫关县便遇到了正在回程的李璿和郭子仪的大部队,箫关县位于原州以北,距离青刚岭仅百余里,此时李璿因一夜行军,身体疲劳,正驻营休息。
更重要是李璿并不想回大营,父皇的反复无常和脾气暴躁令他心惊胆战,还有郭子仪率领的朔方军也暂时听从他的指挥,他的陇右军已经被父皇拿走,在这局势纷乱的时刻,他想尽量拖一拖,看看会不会有变故发生。
李璿只怀着一丝侥幸,但这一丝的侥幸也居然实现了,他正在大帐内与长孙全绪说话,这时一名亲兵来禀报:“殿下,武娘娘身边宦官温进忠紧急求见。”
李璿一怔,连忙道:“让他进来!”
长孙全绪起身笑道:“既然是殿下家事,那我就先告辞了。”
李璿笑着点点头,“长孙将军请!”
长孙全绪刚走到帐门口,只见一名宦官风急火燎般冲进营帐,他一闪身,让到一旁,宦官温进忠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进来,哭丧着脸急道:“殿下,青刚岭大营出大事了!”
长孙全绪心下一动,他不由放慢脚步,装作弯下腰整理皮靴,却将大营内的对话一字不漏地听进耳中。
“究竟出了什么事?快说!”
“只知道圣上出事了,具体发生什么事不知,杨国忠封锁了消息,这是娘娘的密信,只是说圣上病危,让殿下火速赶回。”
长孙全绪大吃一惊,立刻起身向远处自己的营帐走去,长孙全绪的营帐四周戒备森严,没有长孙全绪的许可,任何人不准进入,营帐一共由一座大帐和两座小帐组成,长孙全绪是军队副将,他的大帐是办公之所,两座小帐则是他起居就寝之所,一般而言,高级将领的寝帐都是自己隐私之所,一般人不敢随便进出,只有最心腹的亲兵才可以授权进入,长孙全绪的营帐也一样。
长孙全绪快步走到后帐前,一挑帐帘走了进去,大帐内光线昏暗,隐隐有一人正背着手来回踱步,此人虽然身着军服,但他举手投足的气质完全不似军人。
听见脚步声,他一回头笑道:“长孙将军可有什么消息?”
从帐帘缝透入的光线照在他的脸上,此人竟然是前太子李亨,李亨出现在军营中并不奇怪,朔方的局势扑朔迷离,杀机暗布,李隆基带走了关中的几近全部兵力,在某种程度它牵涉到了李豫的核心利益,李豫是长孙监国,无法离开长安,但李亨却是自由之身,赶到朔方参与局中博弈,他责无旁贷。
李豫找到的是长孙全绪,长孙家族是关陇大族,皇室宗亲,在李亨做太子之时,他便和李亨的关系极好,虽然李亨已黯然退出朝堂,但长孙全绪却是皇长孙李豫的忠实支持者,也正因为这样,李隆基才会命长孙全绪去辅佐西凉王李璿。
李亨是前天赶到庆州,听说长孙全绪已去会州,他便转道会州,在会州赶上了唐军,长孙全绪便将他扮作亲兵,藏匿于自己帐中,恰好此时,长孙全绪偷听到了李隆基病危的消息,便急赶来向李亨禀报。
长孙全绪躬身施礼道:“殿下,武贤仪派人来紧急通报李璿,说圣上病危,让李璿立即赶回青刚岭。”
“什么!”李亨也大吃了一惊,脸上的笑容消失,他立刻意识到了这个消息的严重性。
“圣上的具体情况,知道吗?”
“不知,估计李璿也不知晓,殿下,现在我们该如何是好?”
李亨低头沉思,其实他大致已经猜到问题是出在哪里?极可能是父皇长期服用的助情花香出了问题,他早就听御医说过,那其实是一种烈性春药,长期服用对身体伤害极大,上次父皇已经因此倒下过一次,侥幸被救转,可是他不知悔改,反而变本加厉服用,不出事情才怪。
现在很可能就是病势再次爆发,而且二次发病将有性命之忧,父皇的再次发病在李亨的意料之中,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才是他的急中之急。
毫无疑问,李亨最关心是军权,这也是他来朔方的真正目的,现在青刚岭一带有近二十万大军,分别来自关中、河东、陇右和朔方,父皇没有问题时,这四路大军他都可以控制,现在父皇病危,那这四路军便各自为阵了,杨国忠虽然可以封锁消息,但他却无法指挥军队,这些军队都是受父皇的直接指挥,不是假传圣旨便可以取代。
“殿下,卑职可以控制住关中军队,但朔方、陇右和河东的军队,属下可能没有办法。”长孙全绪见李亨沉思不语,便低声道。
李亨抬起头道:“你速去将郭子仪老将军请来我这里。”
这时,帐外有亲兵禀报道:“长孙将军,王爷派人来传话,军队要立即出发,请将军尽快收拾物品。”
“我知道了!”
长孙全绪快步走出了大帐,李亨缓缓坐了下来,将脸埋进了手掌中,心中乱作一团,难道他盼望了近二十年的一刻,终于到来了吗?
不多时,外面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帐帘一挑,郭子仪走了进来,此时郭子仪心中充满了惊讶,他没有想到李亨竟然会在军中,他也意识到,李亨找自己的事情恐怕不会那么简单。
尽管心中惊疑,但郭子仪脸上却半点没有表露,他半跪向李亨行一军礼道:“臣郭子仪参见雍王殿下!”
李亨对郭子仪的态度非常满意,一般而言,像郭子仪这样级别的大将只对皇帝或储君行半跪军礼,而对他这样的亲王,只行躬身礼就足够了,但郭子仪依然对自己行半跪礼,这并不是郭子仪不懂礼,相反,郭子仪近六十岁的老将了,他比谁都懂礼,这是他依然把自己当做太子来尊重,这是一个极懂人情世故的老将。
仅这一跪,李亨便了然于胸了,他可以控制住郭子仪,他回拱手回了一礼,亲切地笑道:“老将军,我们上一次见面还是在天宝七年吧!”
“是!殿下好记性。”
“那时我还是太子,可现在已是一介白身,而老将军却已升为朔方节度使,恭喜老将军了。”
历史上的郭子仪之所以能善始善终,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郭子仪极善审时度势,能在关键时交出军权,当朝廷有需要时,他又毫不犹豫地受命于危难,使几代帝王都对他深信不疑。
自从安思顺自刎而亡后,郭子仪便一直在思考自己该何去何从,他也很清楚朝中的微妙局势,各个亲王割据地方,虽然他毫无悬念应该是效忠李隆基,但李隆基的病势他也清楚,长久不了,那李隆基之后他该效忠谁?郭子仪最终做出决定,效忠储君,那才是大唐最正统的君主。
因此他见到了李亨,便已明了,李亨必然是来拉拢自己,当然这也是他所期盼的。
李亨和郭子仪皆已心知肚明,他们不需要再额外解释什么,此时所有的拉拢都显得是那么多余。
“郭将军,圣上病危,我希望你能替我拿下除关中军以外的所有军队,时间很紧急,郭将军能不能告诉我有多大的把握?”
郭子仪沉吟一下道:“朔方军没有问题,我也曾经在陇右为将,在陇右军中颇有人缘,我可以说服他们效忠储君,此外只剩下河东军,但我想,既然其他三支军队都在我们的控制之中,那河东军就独木难支,我们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在必须赶在荣王殿下回来之前,抢先掌握住河东军。”
李亨点了点头道:“郭将军可先行一步,我会让长孙全绪拖住李璿。”
郭子仪立刻遵令而去,李亨背着手走到帐门前,凝视着北方的天空,他忽然冷笑一声道:“四弟,你恐怕做梦也想不到我会在这里吧!”
确实,朔方各方所有人都想不到李亨会藏在长孙全绪的军营内,但除此之外,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还有凉州城,一支三千人的骑兵队在李隆基昏迷了三天后,从安西赶到了凉州,他们入驻凉州城,对外封锁一切消息,对凉州城内的百姓却说是暂代河西军驻防凉州,一旦朝廷另组建军队,安西军就会立刻撤离。
对于安西军的到来,凉州的官员是持欢迎态度,不仅仅是因为凉州的防备空虚令他们忐忑不安,一旦回纥人真的从居延海南下,便可以轻而易举地横扫河西,掠走所有的财富子民,安西军的到来便使他们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而且安西军军纪严明,从不骚扰地方,这就更使地方官们对安西军非常有好感,他们几乎都有了一种默契,刻意替安西军隐瞒住了消息。
而率领这支队伍的,正是安西节度使李庆安,李庆安在李隆基离开庆州的同时便从沙州出发了,他路途遥远,一路奔行,这天下午,终于抵达了凉州城。
一进凉州城,李庆安便接到了河东汉唐会转来的紧急情报,安禄山已经进军河东,这个消息虽然在李庆安意料之中,但它真的发生了,却让李庆安也忍不住发生一声感叹。
当然,这不能和历史上的安史之乱相比,安禄山并没有公开造反,更没有直接杀进关中的决心,他仅仅只想要河东,所以想出一个拦截安思顺的借口,历史上,安禄山最终是得到了河东节度使一职,所以他才有能力造反。
而现在,历史似乎在用一种迂回的方式,继续着原来的轨迹,一旦安禄山拿到河东,他手中的经济资源和军事实力将大涨,使他最后必然会走向造反。
凉州城墙上,夜风吹拂,李庆安站在城垛口,久久地望着东方。
“似乎安禄山进军河东,使大将感受颇深啊!”严庄慢慢走到李庆安身后笑道。
“是啊!安禄山确实很有魄力。”
李庆安轻轻叹了口气,苦笑一声道:“我有一种预感,当圣上听到这个消息,他必然会感到惊骇异常,不知他的身体能不能承受得住?”
“我认为圣上虽然会震怒异常,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会立刻发兵进攻河东,河东的重要性非同寻常,是大唐起家之地,不容有失。”
“他虽然是这样想,他甚至恨不得将安禄山碎尸万段,但是我敢肯定,他最后还是会补封安禄山为河东节度使。”
李庆安回头看了一眼严庄,见他的神情,似乎有些不太认可自己的意见,便笑了笑,继续道:“事实上,圣上手上只有二十万人马,加上江淮、襄阳以及剑南的军队,最多不过四十万,这四十万人马他不可能全部集中起来对付安禄山,顶多只能用三十万,而安禄山手上的军队也有二十几万了,兵力和他相差无机,但战斗力却超过朝廷军队,我想圣上心里应该有数,一旦撕破脸皮打起来,他的大唐江山能不能保得住,还是一个大问题。”
“大将军虽然说得有理,但安禄山占据河东,朝廷也绝不会善罢甘休,或许不会撕破脸皮,但斗争一定会继续下去,不过对于大将军是一个好消息,以后朝廷的注意力将转到安禄山身上,而不再是大将军了。”
严庄不禁感慨万分,叹道:“我们来时,还有很多将领都不理解为什么大将军不趁机占领河西,仅仅只驻防了沙州,现在看来,大将军的决策确实很英明,不错,非常不错!”
严庄忍不住竖起大拇指,李庆安笑道:“其实我只是想多一点时间巩固自己的实力,就让朝廷和安禄山斗去,我们则埋头做事,等他们斗得两败俱伤,我们再来坐享渔翁之利。”
两人正在说话之时,忽然从远处奔来几名骑兵,都安西军外围的斥候,他们中间带着一人,正向城门处疾驶而来。
“城上可是大将军?”一名斥候军官大声喊道。
“正是,有什么事吗?”
“雍王殿下派人给大将军送一封紧急快信。”
“带他上城。”
不多时,几名亲兵带着一名男子走到李庆安面前,男子躬身行礼道:“在下王云,是雍王殿下的侍卫,奉殿下之令,去安西给大将军送一封急信,没想到大将军竟会在凉州。”
侍卫将一封密封好的信交给了李庆安,李庆安接过信问道:“雍王殿下现在在哪里?”
“写信之时在箫关县,但现在应该已经进了青刚岭大营。”
李庆安拆开了信,就着火把看了一遍,他的脸色忽然变得异常凝重,严庄很少看见李庆安会这样表情严肃,他不由惊讶道:“出了什么事?”
“信上说圣上病危,估计已经无法再理国事。”
李庆安长长地叹息一声,“大唐要进入多事之秋了!”